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交办工作评议有关问题和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安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交办工作评议有关问题和建议的通知》(安人常〔2021〕34号要求,市政府对交办的12个问题迅速安排部署,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制定措施,扎实推进,确保所有问题按期整改到位。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站位全局,统筹推进整改工作
(一)强化领导,统筹部署。市长高永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并专题听取工作进展汇报。按照“领导挂帅、高位推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各副市长总领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整改工作,并由分管副秘书长加强日常调度,确保整改工作稳步推进,高质量高标准落实。
(二)明确分工,压实责任。认真分析交办问题和建议,详细梳理涉及部门,建立台账,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对被评议的5个部门和统筹整改涉及的15个部门、9个县(市、区)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整改工作有着力点、有扩散面,推进有序,效果明显。被评议部门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承办人员具体办”的整改机制,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推进有力。
(三)协调配合,整体推进。整改工作涉及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等多个部门,在整改推进过程中,各责任单位结合自身职责,积极主动协商合作,不被动等待、不各自为战,凝聚合力,主动出击,全面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二、精准施策,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一)关于市民政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民政执法缺乏执法信息化平台。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打破相关市直单位之间信息壁垒,推动构建包含出生登记、就业、就医、保险、税收、社保和死亡报告等在内的联合执法信息,加强信息化共享,将综合执法部门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完善执法信息化平台。
2.执法协作配合机制还不够顺畅。民政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达90余部,一些专项执法活动牵涉部门较多,部门之间协作不够顺畅。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建立完善民政综合执法机构。结合机构改革,率先在全省成立首家民政综合执法大队,为民政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奠定基础。二是各县(市、区)由民政部门牵头,统筹协调联合执法机构,将民政执法纳入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联动执法机制。三是强化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执法队伍法治能力建设。拓宽学法用法渠道,健全行政执法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任务,落实执法责任。科学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裁量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抓好对低保、救助、殡葬等方面争议纠纷的收集排查,强化预期引导。加强“互联网+监管”平台运用,严格实行民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执法证件持有率。
(二)关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市直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未完全打通,部分资料查询渠道不畅,导致企业办理相关证件时需要重复提交材料,降低了证件办理效率。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优化管理方式,方便信息查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修订完善了档案管理办法,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持公函查询、复印规划许可信息等资料,简化查询流程。对已有数字化成果的档案,直接到有关业务科室查询;对档案室保管的已整理尚未数字化的档案,由业务科室到档案室查询;对科室尚未整理移交到档案室的档案,由业务科室直接提供查询服务。二是力推信息整合,强化信息共享。安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平台已实现对“一书两证”、划拨决定书、出让合同及补充合同等12类自然资源内部数据的共享与管理,并将数据推送展示在市大数据共享平台,各相关部门均可申请查看。持续推进数据互通共享。在不动产登记方面,现可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平台获取税务、民政、公安、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自然资源和规划等7个部门的共享数据,其他部门数据共享正在积极推进。企业办理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等业务,可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企业专窗”实现“即来即办”。
2.联合测绘工作推进较慢。由于涉及部门较多,且不同部门测绘的要求和标准不一致,给联合测绘工作的推进增加了难度。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市工改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联合测绘工作的通知》(安工改办〔2021〕7号),要求住房城乡建设(房产)、人防、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等有关单位从项目审批到验收全过程都要按照规定开展联合测绘工作,实现测绘成果标准统一,入库共享。二是加大联合测绘宣传培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联合测绘有关文件汇编成《安阳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工作手册》,供有关行政审批部门、测绘资质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学习利用,并在建设项目启动时对建设单位进行联合测绘宣传培训。目前,联合测绘工作已完成文件政策、技术规范、软件开发、使用培训等各项准备,全面进入试行阶段。现已上传联合测绘管理平台新开工项目测绘成果7个,补入已完成建设项目测绘成果10个。
3.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待加强。一些乡镇由于资金困难,再加上缺少相应的指导、培训,部分乡镇对规划编制的积极性不高.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开展现场调研。强化对乡镇、村庄工作的指导。结合村庄特点,现场研究解决村庄规划编制及建设发展实际问题,确保村庄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完善,规划成果实用、好用、管用。二是积极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培训。组织各县(市、区)乡镇和村参加培训,确保村庄规划编制充分结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三是严格督导推进。坚持月报制度,每月对各县(市、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表扬先进,督导后进,确保各县(市、区)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四是由财政部门统筹推进将村庄规划编制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结合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上下衔接,同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五是按照省“2025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目标,结合村庄分类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进一步深挖有条件、有需求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预计2022年年底前,除587个城郊融合类行政村无需编制村庄规划外,其他2367个行政村基本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4.便民、便企措施仍需进一步落实。一是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工业项目无法办理土地证等相关证件,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二是我市虽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但因土地性质等原因,仍有部分小区无法顺利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三是工业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流程复杂,时间较长,影响到项目推进速度。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持续推进“万人助万企”交办事项办理解决。梳理中国联合装备集团安阳机械有限公司、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区、安钢集团永通球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项目办理不动产登记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完善登记资料。二是在解决不动产遗留问题方面。先后出台了《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解决市辖区国有土地上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的意见》(安政办〔2018〕16号)、《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解决市辖区国有土地上不动产登记相关遗留问题的补充意见》(安政办〔2019〕8号)和《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解决市辖区国有土地上不动产登记相关遗留问题的补充意见》(安政办〔2019〕36号)等文件,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先期办理、证缴分离”的原则,妥善解决国有建设用地上已出售的城镇住宅历史遗留问题。截至目前,现有121个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项目已按照信访交办程序完成办理和发布征询异议公告,55025户群众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三是除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工业项目需经市委规委会预审会审议外,其余工业项目由市委规委会审议决定。同时,“工业项目设计方案审查”职能机构改革后已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划转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持续做好对接服务,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三)关于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公交发展经营风险困难增多。公交长期执行低票价政策,承担特殊群体免费或半价乘车公益任务,人工成本和社保费用连年攀升,企业经营形势严峻。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公交客流锐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政策性亏损不断扩大。尽管近年来财政补贴不断增加,但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偿还购车贷款,企业政策性亏损造成的资金缺口不断加大。随着本轮集中更新的630台公交车营运年限的过半,后续偿还购车贷款和新增更新车辆资金需求将带来更大叠加效应,亟待健全和完善成本规制补贴政策,促进公交良性发展经营。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积极推动实施公交成本规制。按照《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安政〔2015〕(5号)精神,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职能部门同向发力。积极推动实施公交成本规制。按照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运营成本测算规范》,借鉴焦作、开封、濮阳、许昌等省内周边地市现行公交成本规制办法中好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正在开展制定《安阳市公交成本规制办法》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工作专班已完成初稿起草,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办法尽快落地。二是加大财政补贴补偿力度。在公交成本规制办法出台之前,加大对公交集团政策性亏损的补贴补偿力度。初步计划对2021年因大气污染治理公交免费运行的47天,补贴市公交集团1000万元;对2022年的亏损补贴预算额度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2000万元。三是稳妥推动公交票制票价改革。按照“财政可承担、乘客可承受、企业可持续”原则,统筹考虑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各种公共交通方式换乘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科学合理的公交票价体系。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干线公路路网南北向主要通道仅有G107、G515两条国道,部分路段与市政道路混用重叠,日通行量大、拥堵严重。二是受2021年7月份洪灾影响,全市交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损毁严重,影响了抢险救灾物资及人员的输送,过境车辆通行瓶颈压力明显。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加快推进G107东移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按照PPP模式进行建设并开展前期各项工作。二是全力推进灾毁重建和提质升级项目落地。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审批等问题。积极争取省灾后重建交通类专项规划项目,109个公路和场站项目现已列入专项规划,总投资113948万元,其中干线公路项目9个,总投资23922万元,5个项目省已下达投资计划,农村公路项目79个,总投资90026万元,已全部下达投资计划,累计下达约3.7亿中央补助资金。
(四)关于市水利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仍需加强。一是水利工程维护有待加强。安阳河疏浚和固堤后,还没有建立管护机制,没有设立维护专门资金,部分河道内桥梁在遇到特大暴雨时阻水严重,如永和515安阳河桥、安阳县农业大道程奇村桥。二是在建水利工程的协调有待加强。如有些水利工程与电力工程没有协调好,水利工程建好了通不了电,无法发挥作用。三是农村生活用水水质检测机制还不够完善。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以河长制为核心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安阳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在南水北调干线工程推行河长制的通知》(安河办〔2021〕17号)印发后,我市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至此,我市行洪河道、排涝沟渠、灌溉渠道、大中小型水库、南水北调等所有水利骨干工程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有效形成河道监督、执法、管理、养护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安阳河管护,定期对于曹闸、橡胶坝等水利设施进行养护和维修加固。采取社会化服务模式,对市区段实行不间断打捞、全天候保洁。二是加快解决桥梁阻水问题。针对安阳桥“卡脖子”问题,谋划安阳桥改建工程。目前,该工程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已经市发展改革委批复和评审。永和515安阳河桥为安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修建,属省交通运输厅批复项目,满足防洪标准。农业大道程奇村桥为安阳县交通运输局建设,为连接土地整改项目,属漫水桥,满足防洪标准。三是全面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在安全饮水方面,密切关注西部山丘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情况,切实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时刻抓好水质监测、水源保护和应急预案启动,全面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在农田灌溉方面,全面排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以及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引黄调蓄等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效益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项工程运行正常。四是健全水质检测机制,确保水质安全达标。围绕脱贫地区、供水工程薄弱地区、末梢易发生水压水量不足供水工程、脱贫人口和供水易反复人群,以县、区为单位,组织逐村、逐工程排查和常态化监测。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携手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倡议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构建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安水农〔2019〕21号),要求各检测中心按照一年两次定期对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采样检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公示制度,对政府责任人、水利部门责任人、水厂(站)运行管理单位责任人和水质检测结果全部进行公示,公示牌设在各供水厂(站)或村公示栏,方便群众掌握水质状况。加快推动东部平原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工程,2022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南水北调水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防洪体系建设仍需完善。一是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避险设施、撤退道路建设不完善,监测预警能力薄弱,围堤工程损毁严重,不能满足防洪要求。二是水灾害应急能力还有所不足。部分县(市、区)水旱灾害防御机制没有理顺,人员配备还不到位,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升。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开工建设广润坡蓄滞洪区安全工程。2021年11月25日,我市广润坡蓄滞洪区安全工程和洪河、美河恢复重建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4.6亿元,主要进行堤防修复、围堤加固、撤退道路恢复重建,着力提升蓄滞洪区安全水平和河道防洪能力。二是规划实施崔家桥、任固坡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以上两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治理范围,积极沟通水利部海河委员会,争取纳入漳卫河21.7洪水灾后重建实施方案。三是积极推进小滩坡、长虹渠、白寺坡、北金堤蓄滞洪区安全建设。4个蓄滞洪区由省水利厅统一负责谋划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开展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市水利局牵头组织召开2021年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座谈会,全面复盘检视2021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分析短板弱项,研究提出整改措施,为切实做好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打基础、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五是水利、应急、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强对接联系,做好水情测算和监测工作,随时分析研判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全面掌握防范应对洪涝旱情的主动权。六是举办专业技术培训和水利工程防汛演练,进一步提高我市水利系统水旱灾害防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完善水利专家队伍建设,制定技术专家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做好技术支撑工作。
(五)关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去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市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的投入,但目前还存在县(市、区)级疾控防疫部门和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发展不平衡,还不能完全满足流行病防控和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增强政府投入责任。制发了《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安政办〔2021〕28号),谋划实施基础建设项目112个,总投资12.67亿元。市卫生健康委正在调研和制定《安阳市“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全民健康规划》,明确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细化领导责任、投入责任、保障责任、预防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做好2022年度市级部门预算项目资金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投入。二是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力争2022年年底前投入使用。同时新建基因扩增实验室6个、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7个、净化实验室10个。实施补齐县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短板行动,计划投资11443万元,2022年年底前搬迁新建安阳县、汤阴县、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等县(区)疾控中心,改造提升龙安区疾控中心;投资6864万元用于购买更新县级疾控中心消杀、流调和实验室设备。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支撑。依托市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建设全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计划到2022年年底两院传染病床位达到567张,重症监护病区床位达到269张,占医院编制床位数的7.7%。目前,市第五人民医院已争取省级债券3000万元,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救治中心项目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已办理。市中医院新建中医药感染特色专科综合楼项目正在办理规划许可证和初步设计。在每个县(市)依托1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级医院建设县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加强传染病区、重症监护病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检测设备和救治设备配置,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力争2022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县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四是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基础。全面梳理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围绕国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基本设备目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仪器设备更新。截至目前,全市90个乡镇卫生院和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设标准化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共计投资5200余万元;59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6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五是统筹社区生服务中心设置。按照每35万人口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正在统筹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和建设方案。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促进社区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2.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
完成情况:已完成,持续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绿色通道壮大人才队伍。扎实落实全市“洹泉涌流”人才政策,印发了《中共安阳市委组织部、中共安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安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创新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的通知》(安人社办〔2021〕131号),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时,可自主使用编制、岗位,自主制定、发布招聘方案,自主组织考核、考察,自主办理聘用、工资等手续,扩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出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聘新政策,放宽基层卫生人员学历、年龄等招聘条件,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降低开考比例,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在各县级医院安排适当数量的基层编制“周转池”,用于为基层机构招聘和引进本科学历以上和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壮大人才队伍。二是优化政策激发人才活力。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确定市妇幼保健院为试点,开展落实“两个允许”探索,在精细化收支核算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确保以收定支、收支持平、略有结余,改变以往收支结余的单一绩效核算模式,待其经验成熟后,在全市各级医院逐步推开。出台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明确按照服务人口1‰-1.2‰的比例,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允许编制在县域内统筹使用。完成乡村医生“乡聘村用”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制定,促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工作。将“落实职称晋升和倾斜政策,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和“落实乡村医生各项补助,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待遇,做好乡村医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等内容写入《安阳市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三是精准培养提升人才质量。制定“量体裁衣”式人才培养方案。市级医院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施“打造医疗高峰、构建医疗高原、筑牢学科根基”提升行动,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加强人才供给。建立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市级医院为主体的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实施国培项目、“等额对调”式帮扶项目、369人才培养项目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对全科医生、临床医生(含中医)、乡村医生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开展常态化岗位练兵和技能考核。2021年,国培项目完成各类培训740余人次,按照省计划完成各类培训297人次,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线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9866人次。四是对口支援下沉人才资源。制发了《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城市医院对口支援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卫办〔2021〕18号),由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乡医院,指导受援医院全面加强管理、推广适用技术、扶持重点专科和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能力。目前,二级以上市级公立医院均与对口支援县、乡医疗机构签订了《对口支援工作协议书》,选派专家帮助建立特色科室29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26项,协调基层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58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三、立足长效,巩固拓展整改成果
(一)强化评议运用。把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制度作为推进政府工作、提升政府效能的有力抓手,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立足全市大局,全力配合好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二)巩固整改成果。对交办的评议问题和建议,持续发力,一抓到底,坚持长效实效。定期开展评议问题整改落实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回潮,及时掐断新发苗头性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扎实巩固提升整改成果。
(三)建立长效机制。以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和交办问题建议整改为契机,狠抓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持续强化统筹部署、协作配合,不断深化日常对照自查,注重抓细抓小,建立健全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的长效机制。
安阳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