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所提建议办理情况综述

时间:2023-01-05

把代表建议办成实事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所提建议办理情况综述

  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向政府系统交办代表建议223件(含重点建议4件),涉及城建、环保、财经、教科文卫、农业农村、社会建设等方面,聚焦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反映百姓民生关切。

  近一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悉心关注下,在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市政府各承办单位积极工作,代表所提建议全部办结,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提高政治站位

  凝聚工作合力

  办理好代表建议是对人大代表负责,是对宪法和法律的尊重,是顺民意、聚民心、系民生的具体举措。

  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后,市长高永第一时间对建议办理工作作出批示,并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要求高质高效推进建议办理工作。特别是对代表高度关注、反映集中的污染防治等重点、难点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要求提级办理,加强统筹,着力疏通堵点,切实提升办理质效,确保代表满意、群众受益。

  专题交办突出细,分级落实突出责。我市召开全市政府系统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交办工作会议,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压实责任、细化标准,明确办理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各位副市长总领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建议办理工作,分管副秘书长负责日常调度。市政府办公室建立建议办理工作总台账,逐项理账交办,定期对账督办,到期交账回访,工作调度稳步有序。各承办单位建立分台账,建议办理工作责任明确、推进有力、成效明显。

  强化督办突出严,聚焦结果抓办理。全部建议办结后,市政府办公室通过电话回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本年度建议办理工作开展“回头看”,了解办理情况,征求代表意见,梳理完善6条具体措施,为持续做好建议办理工作开辟了新思路、新方法;先后印发3期通报、6期简报,对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30多家办理进度快、成效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对推进较慢的单位重点督办,将部分单位办理经验选编印发、交流学习;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建议办理第三方评估工作,督促各承办单位按照评估工作建议和要求,对照问题、改进措施,聚焦结果、靶向发力,坚决办好建议,确保让群众满意、代表认可。

  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办理质效

  建议办理制度化。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严格规范办理程序,不断提升办理工作规范化水平;出台《安阳市政府系统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考评办法》,进一步强化机制约束,为客观评价建议办理成效提供遵循和依据,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市政府年度工作责任目标。各承办单位坚持结果导向,注重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配套出台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责任更清晰,措施更管用,办理更有章法。

  联系服务多样化。承办单位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和相关工作机构汇报工作、听取意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指导。创新拓宽与代表沟通服务的方式方法,微信工作群、电话、上门走访、座谈、实地调研以及设立代表联络员、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等形式普遍被采用,沟通服务更加广泛、更有深度。承办单位主要领导走访面见代表、亲力亲为推进建议办理逐渐普遍化常态化。市发展改革委针对代表关心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开展两次代表接待日专题活动,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代表、主持活动,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现场讲解政策、答疑解惑,共商推进措施,直接推动了瓦日铁路林州红旗渠站客运改造工程、安阳经濮阳至菏泽城际铁路纳入中原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一批民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工作举措精细化。承办单位积极把建议事项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步推进落实,尤其是涉及多部门、多区域的问题,积极争取市人大常委会及相关工作机构的指导支持,主动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推动,全力保障建议落地落实。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的“加强卫河流域城市间各领域协同合作,促进卫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市水利局对涉及卫河流域相关建议进行梳理归类,在市人大常委会和农工委精心指导下,形成总体办理方案,经主管副市长统筹组织,3次赴水利部海河委员会协调沟通。2022年,卫河安阳段共清淤12.6公里,堤防加培22.25公里,新筑堤防0.78公里,河道过流能力明显提升。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卫河流域城市人大关于协作助力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持续推进卫河流域城市生态共治、交通共建、文化共融提供了遵循。

  办理过程公开化。始终坚持“代表满意”这个标准,主动邀请代表参与调研协商,及时公开办理结果,保障建议办理公开透明。在办理重点建议“关于加快学校‘阳光厨房’建设,保证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的建议”时,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指导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承办单位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各县(市)区多所学校实地调研,详细察看“阳光厨房”建设、管理和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留验等情况,现场座谈征求意见,让代表全过程参与建议办理。截至2022年11月底,交办政府系统的建议,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均通过承办单位门户网站或报刊媒体公开。其中,市医保局率先通过安阳融媒对外公开,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聚焦中心工作

  推进成果转化

  在办理建议过程中,市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有力推动了多项工作落地见效。

  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全面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积极回应代表对营商环境改善提升方面的关切。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和营商环境服务专线,全面推广“接诉即办”,累计32项跨部门联办业务“一件事一次办”,2251项政务服务事项领先或持平全国先进地市水平,“安阳最安心”营商服务品牌越来越响亮。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将代表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转化运用,紧紧扭住“四个结构”调整,全力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一企一策”污染治理项目8800多个,创建A级企业56家、B级企业145家,工业排放消减58%。建成“公转铁”专线7条,中心城区绿色配送实现全覆盖。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建成全国首家绿色钣喷产业园。出台采暖季清洁取暖补贴政策,平原地区实现散煤清零。与五年前相比,PM2.5和PM10年日均浓度分别下降38%、34%,优良天数增加41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6天。城区15个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地级市前30名。

  城市建设全面提质。将代表提出的完善城市路网、城区增绿补绿等公共配套服务方面的建议,纳入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和城市更新行动。相继打通永明路、文昌大道等“断头路”54公里,城市通行更加畅达。狠抓扩绿增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16%。在市人大常委会精心推动下,《安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城市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文明、宜居,城市管理品质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把代表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议,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审议意见相融合。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648个村庄完成背街小巷硬化,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2.8万户,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达到247个。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建设书香安阳、完善体育设施、打造城市名片等既是代表关切,也是政府工作重点,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和殷墟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文体中心体育馆投入使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汉字公园建成开放。以红旗渠、殷墟为带动,大力发展红色游、文化游、研学游,央视一套热播剧《红旗渠》入围中国电视“金鹰奖”。安阳正在成为一座让大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网红城市。

  民生基础更加稳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始终是代表最为关心、建议最为集中的领域。市政府紧盯群众急需急盼,五年民生投入1464.9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75%,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方面:年均新增城镇就业8.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042元、18423元。教育方面:各级各类学校达到3346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1.5%,高校在校生达到13.75万人;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开放,105座甲骨文书屋建成投用。医疗方面: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达到5763家,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2.95人,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37张,超过全国平均水平;DRG付费改革在全省、全国保持领先。养老方面:建成46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2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之所望,履职所向。我市各相关部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改进工作、提质增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一项项代表的真知灼见落地见效,转化为一件件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真正办成为让代表满意、群众受益的实事,交上了一份让全市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