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时间:2024-02-25

人大5

  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重大机遇,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拼字为先,稳中求进,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坚决打好“拼经济”十大攻坚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量质并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阳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1拼经济稳态势,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

  ●粮食总产377.8万吨。

  ●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24.8%,增速居全省第五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7亿元,增长6.1%,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六位、第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年度投资目标的141%,“三个一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13亿元。

  2建平台强能力,创新生态集成汇聚

  ●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88.2%。

  ●依托龙头企业首批布局9家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

  ●安阳“创新大脑”正式上线。安阳“智慧岛”投入运营。蓝天实验室即将揭牌。

  ●引进高学历和技能人才近2万人。

  ●认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4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6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6家,新增河南省瞪羚企业8家。光远新材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翔宇医疗获评国家工业设计中心。

  ●4项科技成果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3育群链促转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30%,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增长11.1%。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7%。

  ●沙钢永兴绿色智能工厂等176个项目开工建设。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等164个项目竣工投产。

  ●推广氢燃料重卡158辆,纯氢行驶400万公里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安阳节点建成投用。

  ●新增上云企业726家。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29家,总数突破1000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46家,居全省第二位。

  ●11家企业上榜“河南企业百强、制造业企业百强、服务业企业百强”,2家企业入选“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4重传承兴业态,文旅文创融合出彩

  ●“学校+基地+营地”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红旗渠精神研学人数再创新高。安阳被评为“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

  ●殷墟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

  ●世界漫画大会、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等重大文旅活动成功举办。

  ●“洹河夜游”入选2023中国旅游创业创新示范案例。殷墟保护获评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

  ●全市接待游客6986万人次、增长171%,综合收入674亿元、增长214%,分别是2019年的141%和116%。

  5强韧性提品质,城市更新有力有序

  ●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改造城区道路雨污管网48条,因地制宜治理积水点31处。

  ●改造老旧小区255个,惠及群众2.5万户。交付棚改安置房1.4万套。

  ●新增人才公寓5285套。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达到518家。

  ●加装燃气安全保护装置44万户。新增城市绿地36公顷。建成“两场一所”15个。智慧停车平台投用,盘活公共车位1.1万个。

  ●新建、改建市政道路15条。西北绕城高速等4条道路被评为“河南最美公路”。

  ●精细化城管扩面提质,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安阳红旗渠机场正式通航,填补了豫北地区民航发展空白,完善了“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为安阳未来发展增添了新引擎。

  6抓“三农”固根基,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环境,果断组织夏粮抢收、防灾减损,“三夏”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高标准农田达到421万亩,种子繁育田超过52万亩,收获小麦良种26万吨,彰显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安阳担当。“安麦”等5个新品种通过省审。

  ●新增涉农规上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示范家庭农场15家。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27个。

  ●“双百”帮扶活动成效显著。累计治理农村背街小巷6.9万条。完成改厕1.3万户。

  ●新建农村公路152公里。

  ●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3.3%,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

  7破难题增活力,改革开放深化拓展

  ●纵深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模式全面推开。

  ●新设各类经营主体13.8万户,“四上”企业突破3200家。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企业反映问题有效化解。

  ●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19亿元。

  ●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安阳国资集团、安阳发投集团获得AA+主体信用等级。

  ●用能权交易形成“安阳模式”。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落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组建到位。

  ●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管委会揭牌成立。中豫号·安阳中欧班列、安阳至天津港铁海联运班列相继开行。同北京市西城区缔结友好城市,和毗邻三市签署区域合作协议,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开启战略合作。“融入京津冀·共创新未来”等重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

  ●新设外资企业31家。引进省外资金904亿元,实际使用外资5592万美元,总量分别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五位。外贸进出口增长25.1%,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8治污染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污染源在线远程质控系统建成投用,3936家涉气企业落实差异化应急减排调控,环保绩效AB级企业达到254家。

  ●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下降7.7%、3.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3.8%。

  ●“五水综改”深入推进。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均保持100%。

  ●绿色工厂达到24家。2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100万千瓦,总规模保持全省领先。

  ●全年营造林13.4万亩。

  9办实事添福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0.5%。

  ●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返乡下乡创业2.2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7.9万人。

  ●新增中小学学位8210个、学前教育学位2460个。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稳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新进展。

  ●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顺利入选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

  ●12家乡镇敬老院转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

  ●企业养老金实现十九连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

  ●第十三届市运会成功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承办权花落安阳。

  10防风险守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事前预防”夯基工程深入推进。

  ●“保交楼”项目交付房屋1.4万套。狠抓征收安置问题项目整改,安置到位8460户。

  ●“三零”创建不断深化,信访积案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有效管控。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深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扎实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明显。老区建设展现新面貌。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实现新发展。统计、参事、史志、档案、气象、地震、邮政、外事侨务、发展研究、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突出“一高地一区三中心”,深化“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构建“十大体系”,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阳实践,奋力迈出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新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6.5%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粮食产量稳定在373万吨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坚持聚焦聚力、闭环落实、重点突破

  ◆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拼抢精神

  1创新引领群链提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抓实抓细工业矩阵,坚定不移优结构、促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突围。高位嫁接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加强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应用,统筹推进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5G应用、标识解析推广,实施“六化”技改项目200个以上,确保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超过30%。抓好50个5G规模化应用和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新增智能工厂(智能车间)6家,重点行业规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60%。狠抓钢铁资源整合升级,推动亚新钢铁、凤宝特钢等提升改造项目开工,加快实施沙钢永兴绿色智能工厂、神龙腾达二期等项目,做强优特钢、高端管产业。延伸拉长精细化工链条,推动安化集团原料路线升级改造,持续提升非焦产品比重和附加值。加快食品制造强链补链,发展冷链食品、绿色食品、新型休闲食品、酒饮品。抓好新型水泥熟料、装配式建筑材料、玻璃精深加工等项目,发展绿色高端新型建材。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中国针织服装名城、中国童装名镇。更大力度培育引进研发设计、工程软件、生产性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好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新兴产业升链倍增。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清单,完善支持政策,聚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加快建设林州光远5G电子材料产业园、安阳县新型电子显示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推动兴阳高新标、铭镓新型半导体人工晶体等项目投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轨道交通、先进农机、节能环保、金属冶炼装备成套化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扩大商用车、专用车生产规模,拓展无人配送车应用场景,开展汽车线束、镁铝轮毂、高端轴承、制动装置等细分领域专项攻坚,提升整车制造本地配套水平。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豫能抽水蓄能电站、内黄大唐风储一体化等项目,推动中复连众风电叶片三期、金风科技风机总装车间竣工达效,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40万千瓦。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狠抓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加快建设甾体激素原料药生产基地等项目,打造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支持高端康复辅具研发生产,促进康复设备智能化数字化。

  ◆推动未来产业升帆启航。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氢能储能、大数据融合创新等产业。加快建设无人机产业园、通航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高水平建设蓝天实验室,支持无人机整机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空域管理体系建设和应用开发,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新场景。抓好未势能源氢能全产业链项目,推动锋源氢能氢燃料电池量产达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引进数据企业和数字人才,管好用好“安阳数据”,加速数字应用赋能。开工建设安阳地理信息产业园,引进北斗定位遥感高分辨数字分中心。支持高新区建设全省区块链发展先导区。

  ◆推动创新主体升规上市。强化科技投入,集聚创新资源,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700家。深化“百舸竞帆”行动,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0家以上,培育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2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完成上市后备企业股份制改造10家,推动岷山环能上市、宏源精工挂牌。持续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开工建设中国农科院安阳创新基地,新组建一批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支持高校院所优质学科、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与重点产业链精准对接,推行“揭榜挂帅”“PI制”,实施科技重大专项15个、研发推广专项60个。组织科创“双中心”需求对接不低于160场。支持院士、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带项目带成果来安转化。深入推进“洹泉涌流”“一岗一房”“政企双聘、政聘企用”,新增人才公寓5000套,引进各类人才1万人以上。全方位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让更多青年信任安阳、扎根安阳、创业安阳。

  2精准有效扩大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

  深化扩大内需战略三年行动,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不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聚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实施“5511”扩投资行动,推动5大领域500个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坚持“挂图作战”,确保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按时开工、如期竣工。简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审查,推动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盘活闲置土地200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万亩以上。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用好重要项目集中攻坚机制,加强“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台账”管理,确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转型。开展放心消费行动,优化消费券发放模式,培育住餐、文娱、体育、会展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多元化发展。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建设品牌消费集聚区,加快城市重点商圈提质升级。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实施服务业新供给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新零售服务、新餐饮服务、新文娱服务、新社会服务供给标杆。鼓励老字号企业拓展市场。加快商贸、教育、医疗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广普及。

  ◆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完善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机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扩大“交房即交证”覆盖面。用好“土地豫选云平台”,高标准落实净地出让。统筹推进198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棚户区安置房4034套。加大力度化解问题楼盘,切实解决办证遗留难题。

  3深化文旅文创融合,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

  坚持“更聚焦、更市场、更具体”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旅游要素提升行动,持续完善文旅发展体系,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幅均达到10%以上。

  ◆构筑文旅标识。构建殷商文化核心圈,全景式展现“商文明”“字文化”,扩大殷墟甲骨文全球影响力。加快建设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洹河殷墟段综合提升改造。持续优化殷墟博物馆新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展陈设计,高水平举办《汉字》巡展、国际汉字大会。推进甲骨文“数字化回归”工程,建设甲骨文活化利用体验馆,推广甲骨文广播体操。加强殷墟王陵区、洹北商城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保护。推出“红旗渠·太行山”大型实景演艺。建设数字红旗渠展馆。做好红旗渠遗址遗存保护,积极推动红旗渠列入全国水利遗产。完善殷墟甲骨文和红旗渠精神研学体系。继续实施“迎客入安”,开拓国际客源市场,提升入安境外游客比例。

  ◆丰富文旅业态。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新文旅,构建“旅游+”“+旅游”全产业链。持续提升“古城夜游”“洹河夜游”“点亮殷墟”吸引力,加快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支持制作殷商文化主题动漫,培育壮大动漫产业。发展全域全季低空旅游,创建全国知名的航空运动消费中心。办好第十六届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

  ◆优化文旅支撑。培育文旅旗舰劲旅,做大做强文旅集团,新增规上文创企业20家,打造一批精品文创产品。创建高等级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深化交旅融合,高标准建设旅游公路5条,打造“太行云天”一号旅游公路品牌。推动景区景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成智慧文旅云平台。新增“红旗渠人家”精品民宿35家。塑造“安阳味道”美食品牌。评选“金牌讲解员”,着力培育高素质讲解员队伍。完善豫晋冀鲁四省八市文旅融合协作机制,持续加强文旅交流合作。

  ◆繁荣文化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高质量运营文体中心等大型公共场馆。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建成非遗工坊15家。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设书香安阳。抓好第四次文物普查。深化“一保一警一消防”制度,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4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构建新型乡村体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治理“非粮化”,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深化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配套融合,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40万亩以上。开展优势领域育种攻关,推广农作物新品种5万亩。开展老旧蔬菜棚室改造,新建一批植物工厂和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瓜菜种植面积不低于130万亩。完善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建设红旗渠现代化灌区。

  ◆壮大优特农业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规上涉农企业达到115家。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20家。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10个、知名农业品牌15个。规模养殖场达到1200家,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75%。发展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分类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开展“双百”帮扶活动,深化“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加快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西部山丘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54个。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精准化监测,突出开发式帮扶,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做足“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家庭经营项目。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5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带动力

  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现代城镇体系。

  ◆做强中心城区。以产业高端化和功能现代化为重点,加快东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部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区、南部宝莲寺高端商务区、北部中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质发展,做大中心城区经济规模。支持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安阳县县城、汤阴县县城、北关区柏庄镇、殷都区水冶镇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毗邻城市合作联动,加强跨区域交通对接、产业链接、功能衔接、生态共治,不断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加快城市更新,修复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嵌入式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完整社区。再投放公共自行车5000辆。新建公共充电桩1000个。建成新时代共享职工之家10个。规范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实施重点场所“瓶改管”。加快推进市政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加强安阳古城护城河综合整治。实施“城中村”地下水源置换,科学调整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成飞行营地公园。建设海绵型公园,完成西区截流渠等海绵型水系改造。加快实施文峰大道跨京广铁路立交桥大修工程,全面建成安阳高铁交通枢纽工程。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抓好实景三维安阳建设。

  ◆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开工建设内林高速西段。加快推进安罗高速、安新高速安阳段。建成沿太行高速安阳段。推动中华路北延、G107东移改线,抓好G230内黄段和G341林州段改建,完成安楚路提标改造,实现S302汤阴段改建工程路面竣工。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园区,积极发展航空货运。规范邮政快递管理。新增规上物流企业10家,力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吞吐量达到700万吨,努力建设全省枢纽经济先行区。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县域经济“三项改革”,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强化“争星进位”,争创2个二星级、4个一星级开发区,力争开发区主导产业投资增速不低于30%。推动林州市、滑县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支持内黄县接续打造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深化小城镇综合治理,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

  6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破解瓶颈制约,深化开放合作,构建现代化安阳建设的强劲动力体系。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聚焦引进超50亿元、超10亿元项目,建立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数据库,强化市县协同,发挥商会协会作用,开展高频次高效率精准招商。聚焦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精心举办安阳招商大会系列活动,组团参加高层次经贸活动。加密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频次。申建安阳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快建设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争取设立安阳红旗渠机场临时口岸。力争全年引进省外资金超过930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激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做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工作。评选“十强企业家”“十大功勋企业家”。抓好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统筹抓好财税、环保、医疗、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加快数据融通、流程重塑,努力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强化“万人助万企”包联服务,推动纾困帮扶向“双招双引”“六新突破”等专业化服务拓展。完善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巩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治理。聚力打造“安阳最安心”营商服务品牌,争取营商环境评价获得全省优秀等次。

  7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强化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安阳样板。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全面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实施工业企业“清污”行动,做好协商减排、协商管控,深入治理移动源污染、扬尘污染、秸秆焚烧,严禁燃烧散煤,整治交通拥堵,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变好、位次前移。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动态消除黑臭水体,确保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垃圾场综合整治,推动大宗固废处置利用,建设“无废城市”。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加快生产方式绿色变革。开展传统产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深化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开工建设红旗渠经开区铁路专用线,建成水冶南至安李铁路联络线。引导绿色货运配送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同豫北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合作。加快建设“双碳”科创城标准化厂房。开发森林碳资产,打造全国碳汇交易示范项目。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治理。统筹“五水综改”,深化“四水同治”,完善“河长+”工作机制,抓好安阳河、淇河水生态修复,强化漳河、卫河联防联动联治。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全面加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监管,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国储林1万亩,森林抚育3.3万亩,创建森林乡村52个。

  8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聚焦民生关切,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实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促进就业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万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7.5万人。深化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坚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优先发展教育。推进集团化办学,更好集聚优质名校资源。加快置度小学等9所中小学校建设。实施“明眸皓齿强脊”健康筛查工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系统抓好校园安全。落实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实施高等院校新建扩建项目13个,争取设立安阳科技职业学院。

  ◆建设健康安阳。加快推进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儿童医院、肿瘤医院新院区等16个项目。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市县医联体,支持医疗机构创建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推动52个薄弱乡镇卫生院达标改造,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加快农村卫生室公有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深化DRG支付方式改革。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建设竞赛场馆,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积极筹备第十五届省运会和第九届省残运会。

  ◆强化社会保障。推动低保扩围增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开展全民参保专项行动。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构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成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示范站40个,新增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0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覆盖面,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

  9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科学预判潜在风险,盯紧看牢最不放心的问题,扭住抓实最不托底的事情,全面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统筹扩大信贷投放与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加强农信社改革化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加强政府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杜绝政府失信违约。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防止风险转化蔓延,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坚决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和河南省50条具体措施,扛牢拧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生产固本强基行动,常态化抓好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推动电气焊“加芯赋码”、企业“三全管理”、高危行业安责险全覆盖,严格网格化管理,提升事前预防质效,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严密防范气象、洪水、地震、地质等重大灾害,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实施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完成崔家桥蓄滞洪区安全工程。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确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圆满收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聚焦构建治理有效、群众认可的社会支持体系,深化法治安阳、平安安阳建设,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扎实开展“三零”创建、“双提双知”,多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严打严防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加强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更好建设全国双拥模范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加强老区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发展。扎实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统筹抓好参事、史志、档案、社科、外事侨务、发展研究、援疆等工作。

  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

  坚定不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

  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