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个平台” 用活“五微机制”架起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
近年来,安阳市北关区灯塔路街道人大工委坚持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线,以用好“四个平台”、用活“五微机制”为抓手,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灯塔路街道人大工作品牌,以实干、实绩、实效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用好“四个平台”,夯实代表履职阵地
搭建监督平台,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注重发挥人大监督优势,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工作评议等监督活动,组织代表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会议、旁听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视察区人民法院办案流程等,邀请代表参加街道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和问计问需座谈会等。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视察调研等监督活动14次,受邀参加人大代表、议事代表200余人次。
搭建联系平台,拉近代表选民距离。坚持每月10号、20号人大代表进选区、进网格接待选民制度,全方位听取选民意见与建议。今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辖区人大代表积极响应支持慈善事业,灯塔路街道代表团21人共捐出慈善资金10.08万元,发放慰问品52份,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搭建建言平台,保障代表行使权利。每年认真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各次会议。区人代会期间,组织代表听取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深入开展讨论,并对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近年来,灯塔路街道代表团共提交了大会议案9件,涉及城建城管、政法民政、教科文卫体等内容的建议25件,充分发挥了代表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
搭建交流平台,增强代表履职能力。每年年底召开人大代表述职评议会,组织代表现场向选民述职、选民进行满意度测评。截至2024年底,辖区所有代表均已述职评议一遍,综合满意率在95%以上。同时,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座谈交流、读书分享等活动,切实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二、用活“五微机制”,增强代表履职实效
建立微组织,强化民主选举。建立7个“人大代表之家”社区“微组织”,打通服务选民的“最后一公里”。依托“代表之家”微组织,实现精准划分选区,运用换届选举选民登记系统精确录入,快速办理选民关系转移等手续,保障了选民足不出户进行登记,有效解决选民登记信息“错、漏、重”等问题。
推行微议事,践行民主决策。依托“居民议事厅”“有事好商量”等社区“微议事”平台,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和议事代表走进“微议事”平台,倾听群众意见,让民主决策更聚民心、更有温度。实行“代表亮身份”制度,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构建全天候代表联系群众和线上处理群众意见的工作流程,为党工委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
搞好微调解,促进民主协商。大力开展“代表牵头、群众商议共促公共难题及时高效解决”工作,建立微调解服务队。2024年以来,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楼院基础设施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纠纷等17起,调解率达到100%,有效缓解了矛盾双方的情绪,顺利化解矛盾,树立了代表履职为民的良好形象。
开展微评议,履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组织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对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开展“站点问政”“点单评议”。2024年初,对灯塔路执法中队、灯塔路市场监管所、灯塔路人社所开展了工作评议,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对三个部门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切实发挥了代表依法监督的重要作用。
构建微网格,优化民主管理。将辖区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全部编入选区网格内,深入开展“代表进网格”活动,积极鼓励代表担任“微网格长”,定期收集诉求解决矛盾,定期在小区共建联席会议上进行共商共议共决网格治理事项,有效激发了网格化民主管理活力。
三、突出“灯塔品牌”,打造基层示范亮点
全力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2022年8月,灯塔路街道人大工委率先成立街道议事代表会,推荐产生了53名议事代表。经过两年多探索发展,议事代表会已经成为灯塔路街道辖区居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反映诉求意愿的重要途径,共召开议事代表会5次,听取街道办事处报告30余项,为居民办好小微实事90余件,如新市民街西街道路修缮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并给这条路起名为“代表巷”。
精心落实街道人大“季会制”。今年6月,北关区人大在全区推行街道、镇人大“季会制”,并将灯塔路街道作为试点,先行先试。9月25日,灯塔路街道人大工委顺利召开第一届议事代表第五次会议暨第三季度“季会制”,听取上半年办事处工作报告,对两个部门进行专项工作问政和满意度测评,代表所提的18条意见建议全部转办,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答复,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打造“数字化”代表履职方式。灯塔路街道人大工委在现有公众号、代表联系微信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代表“云工作室”的相关内容,公示代表“民意二维码”,开拓代表联系选民的网上接待新模式,让代表和选民交流更便捷,群众了解人大工作、参与相关活动更便捷,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
(作者单位:北关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