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化”实践推进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6-30

◎王云然

  近年来,文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锚定省委“四高四争先”部署要求,聚焦省、市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探索形成“平台立体化、履职专业化、治理协同化、服务精准化”的代表工作新范式。

  一是平台立体化,构建全域覆盖的代表联系网络。线上打造“一码通达”。建设“代表直通车”零距离联系群众机制,实行代表“一人一码”,全部进驻503个街区、网格,群众扫码即可提交建议、查询进度、评价结果。线下突出“场景互动”。在代表联络站过去“有”的基础上,在“优”上再做文章,筹集资金打造了人民广场“宪法长廊”主题公园、在安阳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古城代表联络站,实现站点下楼出院、建在街边。

  二是履职专业化,发挥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作用。文峰区通过“专业赋能、精准履职”推动人大代表从“履职个体”向“专业团队”转型。聚集专业优势,以“小型、专业、实效”为目标,紧密结合人大代表的行业特点及知识结构,采取混合编组方式,组建了古城保护复兴、现代服务业发展、法治建设、教育医疗等6个专业代表小组。聚焦专业活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各级代表积极开展“组队服务”。例如,专业代表以宝莲寺镇皇甫庄村种植基地为依托,在科学引进种苗、提升产品附加值上提供专业支持,为做强“金银花茶”产业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强化管理聚合专业力量。建立重要情况定期通报、履职情况定期座谈制度,让代表及时了解相关领域发展和人大立法、监督、决定的情况,协调解决代表专业小组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治理协同化,创新多元参与的代表实践路径。完善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体系。制定《街道民生实事票选办法》,建立“街道议事会+专项协商会+即时议事群”三频共振体系,实现议事流程更加规范、便捷。激发青年参与治理活力。创建“青年议事团”议事形式,鼓励青年力量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去年以来,吸纳35岁以下青年代表占比达到85%,成为新时代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构建“融合式”矛盾化解模式。推行“代表说理+法官释法”新模式,建设驻法庭代表联络站,为推进司法公开、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提供了新途径。设立驻站检察工作室,实现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转化、双向互通,真正实现“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

  四是服务精准化,激发敢为善为的代表履职动能。创新“全要素”理论学习体系。建立“头雁领学+阵地活学+实践研学+线上智学”学习体系。在历史文化街区设立“行走的课堂”,将代表履职培训与殷商文明传承、红旗渠精神宣讲深度融合,让理论学习既“入眼入耳”更“入脑入心”。完善“全链条”议案建议办理流程。坚持把“集中提”“反复提”建议列为关注的重点,实行“区长领衔、局长主抓、专班推进”协同督办机制。规范“全流程”代表履职管理。出台《代表履职积分制管理办法》,细化提出建议、联系群众等8类28项考核指标,实行“月度积分公示、季度履职通报、年度星级评定”。营造“全方位”争先创优氛围。打造“文峰人大”全媒体矩阵,推出《小巷里的民主故事》《代表风采》系列报道,引导宣传队伍把镜头向代表履职一线全面聚焦。

  (作者单位:文峰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