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高四着力”

以人大担当作为助力安阳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时间:2025-08-29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强化推动高效能治理的责任担当。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务实重干,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加快推动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为安阳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安阳人大聚焦“两高四着力”,依法创新履职,主动担当作为,在助推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效能治理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努力让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向“新”发力高质量发展插上“飞行之翼”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战略突破口,正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安阳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两个全省低空经济发展重点布局城市之一。面对低空经济发展黄金机遇,安阳人大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助力低空经济“飞”得更稳更高远,为高质量发展插上“飞行之翼”。

  插上法制的“翅膀”——

  2024年6月,安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安阳红旗渠机场开通为契机,紧抓国家大力发展临空、低空经济新机遇,作出《关于加强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建设的决定》,对“建设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作出专门规定,以支持推动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低空经济、临空经济融合发展。2025年6月,作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进一步规范与部署了低空经济总体发展的目标原则、政府职责、创新赋能、场景拓展、安全管理等规则,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晰指引和全链条制度支撑。

  汇聚飞翔的力量——

  为让专业代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专业优势,安阳人大专门组建低空经济代表联络站和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代表联络站。其中,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代表联络站打破区域壁垒,邀请驻濮阳市、鹤壁市各2名省人大代表进站,实现跨区域、高规格联合建站。两个联络站建立以来,来自无人机企业、移动联通公司、蓝天实验室等行业的专业代表们,以“专业优势”解“专业难题”,定期开展进站、调研等活动,提出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的专业建议8条,人大制度优势正有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

  托举会“飞”的城市——

  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安阳人大加强上下联动,发挥职能作用,一方面向上争取,提出“关于对河南省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进行立法的议案”及相关代表建议,积极争取省人大法规制度保障和政府政策支持。省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低空经济相关法规列入立法调研计划。另一方面向下督办,通过调研监督、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推动“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推动安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建议办理落实,凝聚发展合力,托举起会“飞”的城市。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都安阳正在向“新”飞翔、“拥抱”蓝天。荣获2025新华网“飞阅中国”低空经济十大创新城市案例、获批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内首个“5G低空自由飞”之城……一块块“国字号”招牌不仅见证着安阳这座新兴的“空中之城”的飞行高度和速度,更镌刻着安阳人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立法先行强保障、专业平台聚合力、上下联动促落实的坚实履职足迹。

以“人”为本高效能治理实现“质效跃升”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高效能治理关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安阳人大紧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主线,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工作,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质效跃升”。

  守护幸福“夕阳红”——

  养老服务事关百姓福祉,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安阳人大以“监督+立法”双轮驱动,构建起守护老年群体权益的法治屏障。2024年,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督,督办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移交率不高等45项问题。2025年,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列入年度监督工作重点,组织3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老年助餐场所280余处,总结推广特色化助餐服务模式8项。截至目前,推动全市建成老年助餐场所536个,落实老年食堂建设补贴263万元,为全省养老助餐服务作出了有益探索。5月29日,《安阳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标志着安阳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步入了法治轨道。

  筑牢司法公平防线——

  开展对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诉信访工作、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专项监督,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更高需求的生动实践。2025年,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安阳人大启动对法检两院专项监督工作,对17家单位和38个点位走访调研,并深入开展类案评查,找准摸透影响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实质化解的症结。交办13类问题清单和24条具体整改意见清单,总结出10个有特色的点位和“法官有约”“人大+检察”“云听证”等23项经验做法,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效能治理。2025年上半年,两级法院赴京走访量同比下降27.51%,赴京初访量同比下降45.36%,访案比同比下降50%。

  托起百姓“安居梦”——

  物业管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晴雨表”。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服务痛点堵点问题,安阳人大将物业管理监督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打出代表建议督办、专题调研深挖、执法检查促改、专题询问问效的监督“组合拳”,探索实践“人大+纪检监察”监督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全链条、闭环式、聚合力的监督新路径。在持续监督推动下,消防、公安、应急等部门组建专业排查队伍,累计完成445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安装充电桩34.5万个、电梯阻车器2.17万台;物业企业集中整治环境卫生1156次,解决垃圾清运等顽疾3720个;小区绿化覆盖率平均提升12%。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安阳人大将继续坚守为民初心,以百姓身边“关键小事”为切入点,创新监督机制,为推动高效能治理贡献法治力量,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逐“绿”而行生态优先交出“高分答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4.800,改善率居全省第二;PM_10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0%,改善率全省排名第四;8个国、省控地表水责任断面水质达标率与Ⅰ-Ⅲ类“好水”比例均为100%……安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的这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不仅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也见证着安阳人大守护绿水青山、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

  携手共护卫河安澜——

  卫河发源于山西晋城,流淌过千里锦绣,哺育了芸芸众生,其干流在安阳境内贯穿滑县、内黄、汤阴三县12个乡镇,是安阳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守护卫河安澜,2023年,安阳人大与新乡、鹤壁、焦作、濮阳四市人大携手,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共同推进卫河流域协同立法,填补了省内协同立法的空白。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与水利部海委、邯郸、鹤壁、濮阳等地建立湖长制工作协作机制,探索形成全流域治理新格局。2025年,对《安阳市卫河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持续推进河湖水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卫河各级河长共开展巡河1312次,水质达标率持续领先,安阳河获评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汤河等6条支流入选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数量全省第一。

  创新开展“环保大考”——

  人大听取和审议政府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制度安排。自2015年以来,安阳人大坚持每年听取审议该项报告,2025年首次创新开展对市政府关于2024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市政府及8个职能部门现场接受考评,审议意见及测评结果向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市人大代表通报,并抄送至市委。这不仅是对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监督形式的完善和细化,更有效增强了人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刚性和实效性。

  生态优先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绿色打底的生态画卷上,安阳人大将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完善的法规、更有力的监督、更扎实的举措,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古都人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

法治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新潮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了安阳“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重点任务。如何落实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省委部署?安阳人大认真研究谋划,以法治夯实文化保护、助推产业发展,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努力打造中原文旅新名片。

  法治护航,诚待八方来客——

  《河南省旅游条例》是规范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的一部重要地方性法规。2024年,安阳人大组织开展该条例执法检查,先后深入5个县(市、区)70余个景区、宾馆民宿、旅行社、研学基地,就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品牌打造、服务提升等进行检查。同时委托有关县区同步开展执法检查,切实摸清全市贯彻实施情况,形成审议意见5项14条,连同问题清单8项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并督促整改落实,以人大高质量监督积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立法,共绘南太行最美画卷——

  南太行被誉为太行山最美丽的一段,奇绝壮美的景色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但南太行山区旅游业发展还面临景区“孤岛式”开发、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不统一、区域协调与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2024年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有力指导下,由安阳人大牵头,联合鹤壁、新乡、焦作、济源人大,围绕南太行山区旅游开展协同立法调研。2025年8月,在安召开的河南省五市人大南太行山区旅游协同立法座谈会审议通过了《河南五市南太行山区旅游协同立法工作方案》,将协同立法项目纳入联合市2026年地方立法计划,引领南太行山区旅游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法治道路。

  打造地标,助力古都文旅焕发新活力——

  为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质效,安阳人大聚焦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组织专委会和专业小组代表深入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和古城街区等开展专题调研,统筹古城开发与殷墟保护利用,推动文化文物、历史遗迹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聚焦打好“文化”“夜游”两张牌,加强对文旅集团运行、文化品牌打造、研学基地建设等工作监督,听取审议打造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市文旅项目建设、文旅国有资产(资源)管理等情况报告,并专门赴长沙等地考察学习夜间经济和餐饮产业发展情况。

  法治遇见文旅,邂逅最美安阳。在安阳人大的监督推动下,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2024年来安研学游客突破230万人次、位居全省前列。“古韵鎏光灯火安阳”古城夜游项目荣获中国旅游研究院颁发“2024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2025年“五一”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80.79万人次,旅游收入45.2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有文化·必安阳”“安阳越‘夜’越精彩”等品牌IP在全国强势出圈。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安阳人大将持续聚焦“两高四着力”和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目标任务,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奋进力量、依法履职尽责,持续以法治之力、监督之效、代表之智赋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姜业炜、付静娜、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