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报丨河南安阳:依法履行人大职责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条红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承载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人大依法履职全过程,努力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贡献人大力量。
一、坚持为民立法,以法治保障人民权益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一)坚持立法为民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比如,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加强相关立法,用法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美好家园。
(二)拓宽民主立法渠道。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工作中的实践,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和途径,让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立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使其成为立法机关联系基层群众的“直通车”,让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察民情、更聚民智。比如,在制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规时,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收集到了许多来自基层的“金点子”,这些意见建议经过整理和研究,被吸纳到法规草案中,使法规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同时,利用网络平台、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立法项目和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提高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三)提高立法质量效率。坚持立改废释纂并举,统筹推进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和编纂工作,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加强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工作效率。注重加强立法调研和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研究解决立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法规内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坚持为民监督,以实效回应人民关切
监督是人大的重要职责。要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民生热点开展监督。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持续加大监督力度,推动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比如,通过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过程监督,从项目的谋划、确定、实施到完成,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见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
(二)增强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建立健全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监督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不力的进行问责,确保监督意见建议落到实处。比如,在对某部门开展工作评议时,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求该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并定期报告整改落实情况,人大常委会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通过持续发力,推动该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三)推动监督工作创新发展。积极适应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比如,开展预算联网监督,通过建立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现对政府预算的实时在线监督,增强预算监督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透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为民决定,以决策汇聚人民智慧
决定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决议决定,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围绕中心大局作出决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工作安排,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比如,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财政预算调整等方面,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依法作出相关决议决定,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二)回应民生关切作出决定。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要内容,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及时作出决议决定,推动政府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针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论证,作出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决议,督促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完善决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定工作机制,明确重大事项的范围、程序和责任,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人大常委会及时了解掌握重大事项的相关情况,为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决议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决议决定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四、坚持为民代言,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优势,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使人大代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地为民代言、为民办事。
(一)加强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代表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对人大代表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完善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加强代表联络站(室)规范化建设,为代表联系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场所和条件。建立健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加强对代表建议的交办、督办和反馈,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好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丰富代表联系群众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群众活动,通过走访选民、接待群众来访、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比如,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乡村)”活动,组织代表定期深入社区(乡村),与选民面对面交流,倾听选民呼声,收集选民意见建议,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代表网上联络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使代表能够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
(三)发挥代表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人大各项工作,在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引导代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组织代表参与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通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法履行各项职责,努力在新征程上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代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