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时间:2018-09-20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朱  明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一、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近10%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2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形成了有效激励市场主体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体制机制,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储蓄率相对较高的要素红利和改革红利,可以通过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拉动得到充分发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条件发生了不少重要变化:国内劳动力人数持续下降,工资水平相应上升,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减弱;房地产等终端需求和钢铁、煤炭等重要工业品相继出现产能过剩;土地等资源价格上升,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出口高速增长难以为继,必须更多依靠内需……伴随着这些变化,我国原有的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制约,经济增长开始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服务业和国内需求,更多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改进。这种变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必然规律,也是我国经济由“铺摊子”向“上台阶”转化的客观要求,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重大的发展挑战和机遇。

二、高质量发展追求“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当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各方面工作都要配合和服从快速发展经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体量明显增大,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原来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变,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更多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表现为经济结构性矛盾尖锐、生产效率性问题突出、社会民生建设滞后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另一侧即人民需要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保障和提升,还包括对安全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这既是我们党对中国和世界形势作出的正确判断,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稳”和“进”的辩证统一,从整体上来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稳”既指平稳的经济增长,更包括稳定的就业、物价以及社会经济环境;“进”既指质量的提升、效率的提高、新动能的增强等,也包括资源环境更好的保护和民生改善等。该稳的要稳住,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该进的要进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政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既要反对消极应付、不思进取,也要反对冲动蛮干、急于求成,要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做到恰到好处。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党员于部大胆创新探索撑腰鼓劲,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学习和实践,找准短板弱项,培育专业能力,以求真务实、真抓实于的作风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四、高质量发展重在打好“三大攻坚战”

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后三年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短板与弱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堵住后门”,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要“开好正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金融服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贵在务实。一方面,要着眼于形成造血机制,把扶贫和扶志、扶智、扶产业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 的脱贫标准,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对症下药的精准、扎实过硬的举措推进扶贫脱贫,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抓住症结所在,从源头进行治理,把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与推进绿色发展、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结合起来,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同时,要从投资、生产、消费乃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绿色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基因。

五、实现安阳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于安阳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机遇抓住了,就能“弯道超车”、重现安阳辉煌;机遇失去了,安阳很可能就会慢慢衰落。实现安阳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的决策部署,努力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要尽快形成四大主导产业体系。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这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是,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四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不断发力,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持续推进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让更多的企业落户安阳。这是决定安阳未来的命脉所在,四大主导产业做好了,就能实现安阳重返第一方阵。二要加快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要以展示安阳形象为突破口,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城市道路、园林、绿地、环城高速等项目建设步伐,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要积极推进城市水系建设。安阳的城建近两年来改善很多,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其中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水”上做文章不够。安阳的几条河,都没有利用好,同时,建成区也缺少大的湖面、水面,这都是缺憾之笔。为此,要围绕洹河、洪水河、护城河及城中沟渠坑塘,打造亮丽水系,形成新的景观,增色美丽安阳。四要大力吸引周边人口进市。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抢人,其目的实质是扩大人口基数,储备人才资源,拉动内在需求,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战略人口基础。面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问题,安阳尤其需要树立新的人口理念,积极借鉴西安、武汉、郑州等“抢人”模式,尽快研究出台吸引人才、扩张人口的优惠政策,壮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前布局未来竞争。五要更加重视教育、卫生、科技事业发展。要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各类学校,打造一批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全科或专科医院,形成科技创新的高地、产业投资的洼地,为安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最为重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市区中小学校数量少、大班额、择校热的问题,这是群众最为头疼的问题,也是制约安阳城市化工作推进的难点问题。六要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制定好规划,用足用活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借力打力,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坚决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做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一步一步走扎实,一年一年求突破,确保圆满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