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政府关于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02-24

  ——2021年8月30日在安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红宾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今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六稳”“六保”政策措施落实,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持续恢复的态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76.3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年计划目标4.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

  (一)生产供给持续恢复。一是夏粮再获丰收。夏粮总产211.3万吨,同比增长1.92%。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基本恢复正常,生猪存栏178.6万头、出栏104.8万头,同比增长50.3%和49.1%。肉、蛋、牛奶、蔬菜等生产均好于上年同期。二是工业较快增长。实施“万人助万企”、惠企安商“四提一降”等系列援企惠企措施,着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3%,居全省第6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年计划目标4.8个百分点。三是三产稳定恢复。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居全省第4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其中,现代物流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分别增长48.0%、11.9%、17.7%、9.7%和5.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9%,实现利润总额增长5.3%。

  (二)市场需求明显回升。一是投资拉动持续增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高于全年计划目标6.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34.8%,占投资总额比重74%,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33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71%,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次,共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98个。安阳机场、沿太行高速、殷墟遗址博物馆等重大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二是消费保持复苏态势。组织开展“钜惠夏季·火热安阳”促消费专项行动、“约惠古都·品飨安阳”惠民消费季等系列促销费活动,8列安阳号地铁专列在京津郑三地同步发车。“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3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55.7%和42.2%,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年计划目标6.6个百分点。三是外贸增势良好。积极做好“外贸贷”融资业务工作,发挥2000万元出口退税资金池作用,落实中小外贸企业贷款贴息政策,重点外贸企业订单增多、生产经营态势向好。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39.7%,其中出口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29.4%。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建立14个重点及新兴产业链链长工作推进机制。对全市2492家企业进行综合治理与优化升级,制定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加快推进钢铁、焦化行业资源整合和改造升级,深入推进“三大改造”,上半年启动技术改造项目194个、智能化改造项目55个,新增上云企业184家。动态建立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和100家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库,7家企业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企业评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翔宇医疗成为我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旭阳光电一期、克能能源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光远5G低介电电子布、中科曙光整机生产基地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4%和16.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4.5和2.5个百分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975人。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0.5万户,同比增长8.8%。

  (四)质量效益总体向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5亿元,同比增长18.1%,高于全年计划目标12.1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3位,税收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5.9%,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8位,税占比达到68%。企业效益逐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8.3亿元,增长127.8%。截至6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41.5亿元,同比增长10.4%;贷款余额2138.2亿元,增长13.6%,全市新增各项贷款208.4亿元。

  (五)开放招商深入推进。积极融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规划,“殷墟遗址保护”成功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全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平台建设,制定出台《安阳市保税物流中心发展扶持办法》,加快申建新型材料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出口基地。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成功举办“2021安阳招商大会”,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7个,投资总额1703亿元,累计引进省外资金408.3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8.5%,居全省第8位;实际吸收外资完成3.22亿美元,增长3.5%。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上半年,全市PM10、PM2.5年日均浓度同比下降5.6%、17.6%,降幅均居全省第1位。南太行(安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62个子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4家矿山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安阳万庄铁路专用线一号线、象道国际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成投运,我市成为全省首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林州桂东100MW光伏发电、内黄润电50MW分散式风电等项目加快建设。

  (七)民生大局保持稳定。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做好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安人员管控,上半年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53.38万剂次。全市财政民生项目支出17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20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5.4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7万人。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618.8万元、特困供养资金1603.8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级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3.5亿元,对接实施扶贫项目259个。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93个乡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户厕改造3.3万户。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保持平稳。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稳步推进,文体中心项目部分投用,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市洹北中学整体迁建项目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稳中承压,受去年基数效应的影响,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尤其是受灾情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三季度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仍不稳固。今年以来,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多数制造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有效向下游产品传导,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焦化企业正在深度整合,整体比较困难,上半年,炼焦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9%,下拉全市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同时,安钢总部、安钢国贸搬迁预计对我市工业、进出口、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造成较大影响。二是动能转换任务异常艰巨。我市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3.4%,其中冶金建材、煤化工行业占比达到59.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14.8%,低于全省8.3个百分点,短期内难以形成有力支撑。招商引资质量需进一步提升,全市新签约327个亿元以上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54个,占比只有16.5%,具有产业引领支撑作用的大项目不多。三是灾情和疫情影响经济增长。从一产看,农作物受灾面积140.7万亩、成灾101万亩、绝收59.5万亩,因灾死亡畜禽113.69万头只;从工业看,共有383家规上企业不同程度受灾,其中229家停产半停产;从三产看,文化旅游、交通物流、住宿餐饮等行业受冲击较大。初步测算,预计下拉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

  综合研判,随着国内新冠疫苗接种面逐步扩大,国家实施科学精准调控措施,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整体向好。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灾后重建、强化疫情防控和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虽然灾情对部分项目建设进度带来一定影响,但随着一批重大灾后重建项目加快实施,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今后几个月,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盯全年计划目标和重点任务,抢抓机遇、因势应对、化危为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两场硬仗,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统筹抓好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加快推进复工复产。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少灾情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一是全力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抓好河南省支持企业加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经营10条措施、安阳市支持灾后恢复重建20条措施等系列政策落地见效,出台实施灾后恢复重建“1+6”方案,建立受灾企业清单,分类指导帮扶,加强水、电、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供给。建立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库,抓紧谋划上报一批重大项目,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积极申请纳入国家项目库,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把疫情防控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采取严密措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扎紧“四个口袋”,落实“四早”,严防出现燃点,坚决守住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底线。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接种点设置,优化接种流程,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如期完成接种任务,尽快形成全民免疫屏障。

  (二)统筹抓好运行调度与企业帮扶,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调节,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着力稳运行保增长。一是盯住全年目标补短板。坚持今年目标任务不动摇,下更大的气力和功夫,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把耽误的工作补上去。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聚焦短板弱项,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具体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持续抓好“四上”企业培育、“个转企”“企升规”“规转股”“股上市”等工作,力争全年净增“四上”企业10%以上。二是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落实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重点围绕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堵点、断点,切实解决企业融资贷款、原料供应、运输配送等难题。对因受灾没有复工的企业要尽快帮助其复工,对已经复工未达产的企业要尽快帮助其达产增效,对未受灾的企业要帮助其尽量扩大产能,确保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三是持续减轻企业负担。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进一步规范水电气暖等行业收费,落实电力直接交易和通信降费政策。对受灾严重的企业和商户,采取延缓缴纳社会保险费、减免税费、无还本续贷和延缓利息支付等形式,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持续推广应用“信豫融”平台、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安阳分厅,组织政、银、企对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三)统筹抓好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持续加强需求拉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性作用,全面增强内需市场支撑能力。一是发挥投资关键拉动作用。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开展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常态化抓好签约项目开工、开工项目投产、投产项目达效,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重点抓好333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建设,力争四季度实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投产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二是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持续开展“钜惠夏季·火热安阳”消费券促消费活动,挖掘汽车、家电、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领域消费潜力,培育发展互联网医疗、通用航空等新消费热点,重点抓好步行(商业)街、商业综合体、“智慧商圈”建设,加快吾悦广场、居然之家、欧蓓莎二期、安西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培育发展一批电商基地+直播基地。

  (四)统筹抓好结构调整与创新驱动,着力提升质量效益。坚持优化提升存量和培育壮大增量并重,把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贯通起来,推动形成大抓产业、大抓工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钢铁行业、焦化行业重组整合、减量提质,支持企业嫁接新技术、链接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千方百计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持续推进工业“三大改造”,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新建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5个、1家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2家省级绿色示范工厂。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精品钢及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14个重点及新兴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深度耦合,重点推进翔宇康复设备产业园、旭阳光电高端盖板玻璃二期、比亚迪智能终端制造基地等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在制造业、泛在低空、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打造20个5G场景应用示范项目。三是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特别要下大力气抓好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提升环保治理水平。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精细的环保管控措施,持续开展“C升B”“B升A”行动。深刻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研究编制我市碳达峰总体方案和专项方案,严格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双控和煤炭减量年度目标考核。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拟建“两高”项目严格审批准入,对存量项目压减产能、推动升级,对违规在建项目一律停工、清理整顿。四是加快补齐创新短板。加快安阳市科技创新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安阳科学院、国家医疗康复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安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达到330家。五是提升产业载体发展质量。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以提升亩均收益为导向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优化调整服务业“两区”,支持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促进服务业专业园区加快集聚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等市场主体。

  (五)统筹抓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投资审批事项一清单、在线办理一平台、审批时间一百天“三个一”改革,努力发挥“容缺办理”“区域评估”“多评合一”“联合审验”等改革举措的集成叠加效应。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年底前,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结时限在法定办结时限基础上压减90%以上或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实现全覆盖。二是持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瞄准行业领先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注入招商、平台经济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重大项目,特别要围绕对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以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攻方向,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十大重点领域提升行动,推出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着力打造全省先进、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拓宽我市营商环境监督渠道,全面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水平,推动信用监管协同创新,拓展安阳特色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四是持续培育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畅通豫北地区货物外运及出海通道。依托安阳机场建设,研究谋划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打造豫北三市共建共享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对接河南自贸区,提升万庄物流保税仓功能,积极申建保税物流中心,打造中欧班列(郑州)二级业务网点。加快推进全球速卖通(安阳)运营服务中心项目投入运营。

  (六)统筹抓好城市提升与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提升城市规模能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两纵两横”市政道路和永明路、明福街管廊建设,加快实施城区绿化项目,推进人民公园、易园等城市公园开放提升。扎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年完成改造不少于2.68万户,实现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推动城中村综合整治试点。开展城市公共区域窨井设施维护改造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古城整治复兴,启动南护城河整治工程。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突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重点关注三类人群,精准摸排,畅通受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渠道,用好慈善和专项资金,坚决守住不发生因灾返贫的底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3.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及时补种改种秋粮作物,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促进小农户稳产增收。全面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年底前实现我市东部平原地区80%以上农村用上南水北调水。推进农村户户通硬化路建设,完成437个行政村背街小巷道路硬化。

  (七)统筹抓好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继续把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共进。一是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落实好省重点民生实事涉及我市10项目标任务,做好10项市重点民生实事,加强对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推进情况的核查认定和督导考核,确保各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二是稳定扩大社会就业。继续实施稳就业攻坚行动,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三是加大保供稳价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抓好民生商品生产调运,推动快速配送、农贸商超等服务体系恢复,稳定生活必需品和卫生防疫用品供应。强化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四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县级人民医院提质升级行动,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病种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西院区修缮提升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确保283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27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如期完成。五是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稳妥推进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安全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