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的报告
——2021年9月22日在安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王永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首先衷心感谢市人大各位领导、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指导监督、关心支持。
市人大常委会启动评议工作以来,市卫健委党组高度重视,把评议作为接受检阅、改进工作、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的重大机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和专题会安排部署;围绕评议内容,委班子成员分包县(市、区)和单位,认真组织自查;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主动对接市人大评议组,认领反馈问题;坚持边评边改,明确整改措施;将接受评议与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同步推进,提升了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9年以来依法履职情况
2019年以来,全市卫健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政治建设统领,深化党建业务融合,筑牢健康屏障,强化提能扩容,夯实基层基础,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20年以来,凝心聚力抓疫情防控,攻坚克难抓改革发展,疫情防控交出满意答卷,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7.83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围绕健康安阳建设、公立医院改革、重大疾病筛查、健康扶贫、疫情防控等工作,连续5年在全省卫健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市卫健委先后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河南省卫健系统先进集体,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
(一)坚决贯彻执行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围绕学习贯彻宪法,发放相关读本,制作宣传版面,推送学习信息,举行集体宣誓,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力推动了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依法执业。二是贯彻落实党内法规制度。汇编党内法规制度,组织学习研讨测试。制定出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16条措施》,优化调整基层党支部130个,推行党员和支部量化考核。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和党员负面清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贯彻落实行业法律法规。将艾滋病、结核病等防治纳入责任考核目标。出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队伍建设意见,为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增编251人。制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20项支持措施。制定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实施方案,推进基层传染病防治A、B、C分类管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落实经费保障,2019年以来落实传染病防治经费2.35亿元。
(二)认真落实省市人大决议、决定。一是落实《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下发指导性政策性文件68个;制定复工复产复学疫情防控指南,安排9个专家组巡回指导;督促整改187个问题;采取科学普及、辟谣纠错、视频培训“三结合”,发布新闻信息609篇,刊播防控稿件2360多篇,制作抖音视频620多个。二是扎实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针对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传染病防控提出的4条意见,及时整改落实。完善了重大疾病防治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检查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和学校2810家。市县财政将传染病防治经费足额列入预算。强化传染病报告、确诊检测、疫情处置、医疗救治、转诊追踪等全程管理。严格落实发热门诊管理和预检分诊制度。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播,提高了公众知晓率和科学防范意识。三是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19年以来,承办人大代表建议37件,办前做好安排,答复做细沟通,跟踪做实效果,办理满意率达100%。如针对周莺歌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医疗应急防疫物资储备机制保障重大疫情物资供应的建议》,经过深入调研,积极协调,促进形成了“市县两级政府按不少于4个月使用量集中储备,医疗机构按不少于2个月的用量储备”机制,并实现了有效期内周转轮换,代表对建议办理非常满意,也为今年做好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聚焦主业依法履行职责。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下,在市人大大力指导支持下,全市卫健系统坚定扛起主力军先锋队责任,全员参战,义无反顾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大战中经受大考,大考中展现担当。疫情暴发初期,闻令而动扛牢责任。紧盯疫情形势,第一时间响应,坚决贯彻“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策略,全面落实“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要求,编制40多项专业防控方案,全力做实做细排查、管控、救治等各项核心任务,用25天时间实现确诊病例零增长,用42天时间完成确诊病例清零,53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实现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患者零复阳”的防控目标。68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常态化防控阶段,精准施策闭环管理。修订完善84项措施,实施分区分级管理,推动防控由静态封闭转向动态精准。织密织牢重点人员输入、冷链食品、发热患者三道防线,严格闭环管理,2020年累计排查管控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安人员3.8万人,筛查接诊发热门诊患者2.58万人,采集冷链食品检测样本17.5万份。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日检测能力由2020年初的128份提高到目前2.8万份。今年初河北等地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快速应对守牢防线。第一时间在通往河北高速下道口和国省道设置疫情监测点24个,监测河北车辆16.57万辆,河北方向来人31.13万人。针对疫情特点,组织开展中高风险地区返安、农民工返乡、发热患者追踪等排查行动,累计排查38.7万人次;严格落实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探视陪护、村卫生室不接诊发热患者、零售药店“一退两抗”药品全部下架等制度,确保发热病人闭环管理,守牢守好了河南北大门。郑州疫情暴发后,启动战时状态果断处置。7月底,郑州六院疫情暴发,迅速进入应战状态,及时出台提高防护等级强化疫情防控19条措施,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管理,着力扎紧扎牢疫情防控网;核查涉郑信息11.3万条,集中隔离郑州六院返安人员401人,集中隔离中高风险地区来安人员5722人。汤阴县发现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后,市县联动,果断处置,排查管控密接、次密接299人,迅速斩断了传播链条。组织1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采样和检测人员4518人,对汤阴县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了两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164.18万人次。结合全市实际,出台《强化常态化防控工作若干措施》,完善优化防控机制。
二是疫苗接种扎实有序。疫苗接种是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为实现目标人群应接尽接,加强统筹谋划,坚持精准施策,狠抓能力建设,日接种能力由5万剂提升到22万剂。坚持日考核、日排名、日调度推进机制。截止9月18日,全市12岁以上人群第一剂累计接种404.04万剂,接种率为91%;完成全程接种人数363.64万人,接种率为81.8%。其中,12—17岁青少年接种进度居全省第一。
三是灾后无疫情目标全面实现。7月22日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迅速组织力量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及时制定出台10类重点部位消毒规范;按受灾程度分为A(滞洪村)、B(浸泡村)、C(过水村)三类受灾村(社区),制定相应消毒要求和评估验收标准,实施精准消杀。累计消毒消杀6.84万个点位,面积1.08亿平方米,覆盖受灾三类村庄755个、临时安置点58个,全程做好医疗保障和饮用水监测。据全市疫情监测系统显示,各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去年同期,肠道等传染病无聚集性疫情。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以来谋划实施144个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2.60亿元。目前已开工109个,投入使用76个。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将疾病防控、卫生监督、采供血、急救调度等功能集合构建,项目已主体封顶;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建两期隔离病房楼,标准化隔离病床达到367张;新建核酸检测(PCR)实验室25个。积极谋划“十四五”重点项目,26个项目列入全市项目库,规划总投资70.9亿元。其中,市直项目8个,总投资34.03亿元。市儿童医院、市肿瘤医院新院区、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救治中心、市中医院中医药感染特色专科综合楼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五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施优质资源扩容,与省卫健委签约共建神经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等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神经内科等3个重点专科通过省级验收。加强高水平医院建设,全市三级医院达到9家,居全省第4位;完成两轮重点专科建设,49个专科专病诊疗能力进入全省20强。出台急救体系建设布局规划,综合医院5大中心建设总体完成。着力填补基层服务能力短板,推动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提质升级,建成5个县域医疗中心,63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建成1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持续发展,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市每千人医疗机构1.07个、每千人执业医师2.83人、每千人注册护士5.83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一系列为民服务、惠民福祉、促民健康的举措,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民生实事成效显著。连续三年开展乳腺癌、宫颈癌、新生儿出生缺陷、消化道肿瘤和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免费筛查等省市民生实事,累计完成消化道肿瘤筛查64.04万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65.14万人、宫颈癌筛查19.73万人、乳腺癌筛查20.04万人。通过集中式、全人群、系统性筛查,筛查出一批高危易患人群,加强了相应治疗干预;积极普及防病治病知识,促进了健康素养养成。
二是健康扶贫圆满收官。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持续优化核心政策,签约贫困人口26.4万,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慢性病病种增加到43种,分类救治20.4万人。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保持97%以上、医疗费用报销率稳定在93%左右,健康扶贫工作在全国全省考核中多次评为“好”的档次,两次在全省做典型发言。
三是就医体验有效改善。连续多年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了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便捷交费、优化流程、增加服务设施、改善住院环境等服务措施;27家医院建立老年人就医便利绿色通道;延伸院内服务,提供“护士到家”服务,免费开设健康讲座,将健康管理延伸到居民家中,切实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四是行政审批持续优化。我委承办的123个审批服务事项比法定时间压缩95.57%,全部达到全国最优水平。取消需提交复印件200项,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达66个,“一网通办”率100%,即办事项、一日办结事项达115项。每年行政审批3万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五是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开展市区联动和县(市)互查执法,查处案件936起,罚款366万余元。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考核,医疗纠纷比2019年下降79.8%,平安医院建设考核位居全省第三位。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市卫健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尽管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但对照国家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新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机构经费和预防投入仍然不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偏少,高端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县级疾控机构检测能力有待提高等。
二是基层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近年来我们着力强基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偏低,存在人才流失和老化现象等。
三是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近年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不断加强,但与国家信息化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信息化融合度不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在深化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人大常委会评议提出的意见建议,躬身入局,强力整改。一是统筹系统力量抓整改。全员行动,全力以赴,制定方案,细化内容,建立台账,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确保有落实、有结果。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抓整改。区别情况分类对待,积极完善政策,有效解决问题。对短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制定规划,逐步解决;对因政策限制不能解决的问题,解释到位,取得理解。三是着眼机制建设抓整改。坚持处理一个意见,解决一类问题,建立一套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以人大评议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强化跟踪问效抓整改。组织专班督办,紧紧盯住问题整改、重要工作落实、监督措施推进、制度修订完善等关键环节,强化跟踪问效,推动问题整改。
最后,再次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代表多年来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支持。我们将以此次评议为契机,狠抓问题整改,努力创建作风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群众满意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