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水利局关于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的报告
——2021年9月22日在安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安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付文彬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人大常委会将我局列为首批工作评议单位,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对水利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有力支持。这既是一次全面检阅、把脉问诊,更为我们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提供了难得契机。开展工作评议以来,评议市水利局工作组不辞劳苦、深入调研、现场指导,提出了许多针对性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工作回顾
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聚集水利主责主业,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升履职效能,加快推动安阳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将依法行政作为履职基本方式,创成全国水利综合执法示范点、全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单位、全省水利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2020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第二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一是坚持法治学习。采取领导班子集中学法、邀请专家辅导讲座、组织开展执法轮训、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和党内法规,全面推进安阳法治水利建设。二是坚持依法办事。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33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全省政务服务系统,实现不见面审批、四星级办理,承诺办结时限全国领先。三是坚持公正执法。开展了河湖执法检查、打击非法采砂、取用地下水集中整治等专项执法活动,30名盗采砂石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批准逮捕21人;依法拆除15栋违建别墅;强制封闭非法地下水源井46眼;实现举报受理率100%、答复率100%。水政执法行政案件随机抽查中,我局3个被抽查案卷全被评为全省优秀案卷。四是坚持全民普法。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宪法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水法宣传,营造法治水利氛围,提升全社会节水爱水意识。
(二)忠诚履职尽责担责。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统筹推进防洪减灾、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供水保障等各项工作。
一是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贯彻落实防汛抗旱“两条例一细则”,完成洹河、洪河、汤河等16段河道治理及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及加固堤防124公里,建设抗旱应急工程13个,防灾减灾效应发挥明显。在应对“7.22”强降雨前,强化预案、预演、预报、预警“四预”措施落实,创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汛“4+1”联动联防机制和“三结合”工作法,做到了预案、检查、工程、物资、队伍“五个到位”。强降雨中,果断下达21次洪水调度指令,综合运用全市水库、河道和蓄滞洪区,小南海、彰武水库分别削减洪峰56.5%、41.63%,第一时间靠驻前线指导处置管涌决口、河水漫溢等136处险情。尽管洪水来势凶猛,我市没有一人因洪水伤亡;尽管多数水库水位超汛限,多条河流超警戒、超保证水位,但运行平稳、无一失事。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要求,全面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实施了7大类62个项目建设,2020年度我市“四水同治”考核获全省优秀等次。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谋划研究引黄入安,完成三条引水线路勘察,正在比选方案。抢抓南水北调建设重大机遇,加快配套工程建设,7个供水目标全部通水,累计供水5.2亿立方米,受益群众超过150万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工程,2022年5月有望竣工通水,能够满足我市西部地区近100万群众的高质量用水需求。
三是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好转。贯彻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深入落实“河长制”,积极推行“河长+”监管模式,深度治理河湖“四乱”问题586处,清理河道1530公里,封堵排污口298处,生态调水3.7亿方。我市8个省控、23个市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标,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Ⅲ类以上好水比例达到87.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水北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2019年至2020年,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贯彻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两条例”,实行“一工地一策”,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两个禁止”和“三员”管理。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灌区灌溉水质16项指标全部达标。贯彻水土保持“一法一办法”,实施了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18个项目,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180平方公里,考核成绩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安全饮水取得重大成就。将“两不愁三保障”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和民生底线,解决了林州市、安阳县等5个县(市、区)36个乡镇160个行政村27.778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西部深山区群众祖祖辈辈饮用雨水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实现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百分之百达标、农村饮水工程从“源头到龙头”百分之百全过程管理,我市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8%,超额完成全国“十三五”规划目标。
五是监管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完善取水许可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全覆盖。压采置换地下水7000万立方米,市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1.28米,较“十二五”末回升2.74米。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期末考核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二名,获省政府通报表扬。贯彻节约用水“一条例一办法”,我市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9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8.25%,7个县区创成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水利行业节水机关覆盖率、市直行政机关节水型单位创建率均是100%,稳居全省前列。
(三)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作为政治责任,切实改进工作、提升效能。一是定期报告重要事项。实施的重大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工程,及时向市人大进行专题汇报。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开工以来,实行了每月书面汇报、每季度专题汇报,并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到现场调研工程建设情况,借力推动项目进度。二是及时处理审议意见。认真贯彻执行市人大关于检查水土保持“一法一办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议案办理工作的督办意见,及时组织研究,细化分解任务,迅速整改落实。三是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建立健全了开门办案、三级负责、台账销号、定期通报和主要领导督办机制,虚心听取代表意见、批评和建议,两年来人大议案、建议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四)积极回应群众期待。紧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先后召开水利扶贫、河湖治理等专题会议或现场办公会议16次,组织明查暗访240余人次,18处重大河湖“四乱”问题彻底整治到位,一些长期困扰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得到解决。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全面完成集雨水旱井水窖巩固提升,保障了林州市深山区24个行政村228个自然村饮水安全,被《河南日报》头版刊登报道。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实施我市东部平原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涉及滑县、内黄县、安阳县、汤阴县、文峰区、北关区等6个县(区)2201个行政村,受益群众285万人。2022年底前,全市将形成以南水北调水厂为供水主体、现状乡镇集中供水厂(站)为应急备用水源的城乡供水新格局,全面实现供水同源、县乡同网、用水同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议工作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自己找、群众提、集体议等方式,主动自查自纠。市人大评议工作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查看、组织代表座谈等方式,帮助查问题、提对策、促整改,向我局反馈了3大类问题、44条具体建议。我们及时归纳梳理,明确整改责任,坚持边评边改,务求解决问题。
(一)地下水超采比较严重。我市人均水资源量276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33立方米,分别占全国平均水平13%和16%,全省平均水平62%和57%,更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下限。近年来,我们通过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市区地下水水位稳步回升。但由于地表水严重不足,城区外生产生活用水大量来自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特别是滑县、内黄、汤阴超采比较严重,成为华北主要漏斗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通过强化节水、严格取水、生态补水等综合举措,大力开展地下水生态修复治理,重点推动东部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
(二)防洪体系尚不完善。我市部分市区段河道行洪断面不足,河槽断面上宽下窄,过流能力上大下小。部分小型水库经过多年运行,功能逐步减弱,配套设施不完善,预警设施不全。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避险设施、撤退道路建设不完善,围堤工程损毁严重,不能满足防洪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7.22”暴雨洪灾,对我市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检视,研究谋划了7大类26个补短板水利工程项目,正在编制《安阳市防洪减灾水利工程实施方案》,着力提升我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三)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在未实现地表水全覆盖之前,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村一井和多村一站的浅井小站管理水平低、供水时间短,西部山区遇干旱年份易导致水量和水质不很稳定。灌区建设方面,“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中央持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骨干工程得到了升级改造。但是由于县区财政普遍困难,对末级渠系工程的建设管护投入较少,导致工程无法充分发挥效益。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全面排查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运行管理、效益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完成整改工作,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保障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
(四)河长制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针对河长办依法履职、继续强化“河长制”、专设人员编制经费等3条工作建议,在制度层面上,制定了《安阳市2021年度河长制工作提升方案》《安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河长巡河细则(试行)》《安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察细则(试行)》等7个制度文件。在压实责任上,突出抓好市人大工作评议以来的河长巡河履职,今年巡河率达到93.5%,较去年提升9个百分点。在体制创新上,于9月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推行了河长制,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在机制健全上,向省、市两级反映了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建议加强机构力量、出台奖补政策。
(五)其他问题和评议建议。针对优化政务服务的建议,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33项行政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为全国领先。针对全市河湖水系规划不够统一的问题,加快编制《安阳市水利“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及我市四水同治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针对制定合理的生态调水方案的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阳市生态调水工作方案》《安阳市闸坝联合调度办法》《安阳市生态水量调度协商会议制度(试行)》,细化制定了《安阳河生态调水专项方案》。针对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开展绿化的建议,将结合近期我市即将出台的《全面推进林长制的实施方案》,主动认领任务、落实绿化责任。还有一些加强指导县区工作、实施具体项目的工作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争取项目支持,确保问题整改落实落细、见底见效。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感谢帮助我们认识不足、找准问题、改进工作,恳请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水利工作。我们深知,群众不满意的事,就是我们需要下功夫解决的事,群众满意就是最大的政绩。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市人大工作评议为统领、以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美好需求,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