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时间:2022-05-12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1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共同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新冠疫情的叠加冲击和远超预期的发展压力,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施果敢之策,用非常之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难中向前,现代化安阳建设开启新征程、取得新成效。

  1

  战大汛救大灾 守护生命安全

  去年我市遭遇特大暴雨洪灾,151.28万人受灾。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前预判,充分准备,精准调度,迅速启动防汛一级响应,果断采取学校停课、车辆停运、景区停进、地下空间停用系列措施,强力处置洹河、汤河、卫河滑县段等重大险情,及时启用崔家桥、广润坡等5个蓄滞洪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38.08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55亿元,确保避险群众有热饭吃、有净水喝、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医疗服务,全市未发生一起因灾死亡、因灾失踪情况,牢牢守住了防汛救灾“金标准”。在全省率先出台灾后重建20条措施,最短时间恢复群众生活、企业生产。

  2

  抓项目求质效 稳住经济大盘

  实施“三个一批”项目179个,签约项目履约率92.3%,开工项目投产率68%,投产项目达效率98.5%。3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22.3%。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大力推进“万人助万企”,深化关爱企业家“八大员”、企业上市“百舸竞帆”、金融惠企“四提一降”系列行动,多措并举保煤保电保供,新增减税降费15.2亿元,新增“四上”企业387家,新增贷款329.45亿元、增长17%。

  全市生产总值2435.5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居全省第六位,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6.8%、工业投资增长1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17%,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六位、第一位。

  3

  重创新蓄动能 加速产业升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左右,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75家。

  推出“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升级版,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466人。

  绘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和技术创新路线图,建立“链长+盟长+链主”新机制,产业基金规模超过10亿元。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河南首批制造业头雁企业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上云企业1559家、智能车间(工厂)9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

  高新区全国排名前进9个位次,红旗渠经开区全国排名跃升82个位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2.2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4

  提品质强功能 统筹城乡发展

  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安阳机场等重大基建项目加快建设。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提质,新增绿地107公顷,48项市政工程竣工投用,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3.59万户,“引热入安”工程如期供暖。

  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以全国第三名、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左右。

  在全省率先开通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实施“四级五项百日提升行动”,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圆满完成。

  开展“干群齐上阵、抢收保民生”专项行动,大灾之年粮食总产335.7万吨,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3万亩。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20个。

  东部平原地区80%的居民用上了丹江水。

  深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7.3万户,5067个空心宅院实现“一宅变四园”,整治路域环境1050公里,749个行政村实现硬化路户户通,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60个,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称号。

  汤阴县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5

  筑优势增活力 扩大改革开放

  166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深入实施。

  投资集团等4家市属国企完成去行政化改革,市供销集团挂牌组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成功入选全国DRG付费示范点城市。

  全面推广“接诉即办”,32项跨层级跨部门联办业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信用环境评价居全省第一位,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六位。

  新设市场主体6.89万户。

  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全国“十四五”首批建设名单。

  成功举办安阳招商大会、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上海企业家安阳行等大型活动。

  引进省外资金795.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

  6

  治污染优生态 提升环境质量

  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持续推进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

  3868家涉气企业差异化措施逐一明确,778家企业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评定全部完成,317座(台)工业窑炉实现深度治理,289家涉VOCs企业完成源头替代。

  发放电采暖消费补贴1.28亿元。

  全年PM2.5、PM10、SO_2、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以及重污染天减少天数、优良天增加天数取得全省“六个第一”;综合指数全国排名前进3个位次,改善率居全国第九位,一举扭转全国“倒一”被动局面。

  全域治理河道非法采砂,深入推进漳河安阳段综合整治。

  南水北调沿线环境持续改善。

  南太行12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部完成。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试运行。

  荣获全国首批、河南首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称号。

  创新“林长+警长+网格长”机制,国储林建设和“五边”绿化成效显著,造林9.82万亩。

  成功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

  林州市被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7

  办实事保基本 增进民生福祉

  财政民生支出27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1%。

  出台促增收政策36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

  深入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7.6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

  新增各类学位1.8万个,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开展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和儿童接种计划,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47.04万剂次。

  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开馆。

  全国首创“一保一警一消防”文物安全制度,中国考古大会殷墟专场、电视剧《红旗渠》央视1套黄金时段热播。

  中国旅行者大会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科普研学大会云端召开。

  安阳健儿全运会摘金夺银,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妥善处置问题楼盘77个,5万多户居民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顺利解决。

  大力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扫黑除恶斗争不断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推进,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平安安阳建设成效显著。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抓好“转作风、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顿,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审计监督,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持续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双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民族宗教工作持续提升。

  有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老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统计、史志、档案、住房公积金、气象、地震、邮政、社科、外事侨务、发展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变量,2020年以来我们已经成功应对处置多轮疫情。特别是今年1月,奥密克戎病毒袭击安阳并快速隐匿传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悉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分秒必争同病毒赛跑,夜以继日和疫情战斗,用12天实现社会面清零、22天实现隔离点清零,以最快速度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通过这场战斗,我们的各级干部队伍在复杂局势前见世面、经风雨,得到了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通过这场战斗,我们的疫情防控体系在高压重击下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了平急转换、核酸筛查、快速流调、隔离转运综合能力。通过这场战斗,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在应急应对中受检验、得提升,积累了数字应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联动的宝贵经验。通过这场战斗,我们不仅守住了风险不外溢的底线,而且创造了国内成功战胜奥密克戎疫情的新战法,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安阳贡献、提供了安阳经验。今年4月这轮疫情,全市用一个潜伏期实现了“动态清零”。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我们必须毫不松懈、常态长效,抓实抓牢各项防控措施。

  危难见精神,敢拼才会赢。面对一场场硬仗,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勇毅向前,焕发出新时代安阳儿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在我们抗洪抢险救灾、迎战奥密克戎的关键时期,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暖心故事写满安阳大地。我们感恩每一位倾力相助的援安人士,我们致敬每一名挺身而出的凡人英雄,并将这份感激之情化为建设安阳、振兴安阳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