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1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共同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新冠疫情的叠加冲击和远超预期的发展压力,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施果敢之策,用非常之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难中向前,现代化安阳建设开启新征程、取得新成效。
1
战大汛救大灾 守护生命安全
去年我市遭遇特大暴雨洪灾,151.28万人受灾。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前预判,充分准备,精准调度,迅速启动防汛一级响应,果断采取学校停课、车辆停运、景区停进、地下空间停用系列措施,强力处置洹河、汤河、卫河滑县段等重大险情,及时启用崔家桥、广润坡等5个蓄滞洪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38.08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55亿元,确保避险群众有热饭吃、有净水喝、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医疗服务,全市未发生一起因灾死亡、因灾失踪情况,牢牢守住了防汛救灾“金标准”。在全省率先出台灾后重建20条措施,最短时间恢复群众生活、企业生产。
2
抓项目求质效 稳住经济大盘
●实施“三个一批”项目179个,签约项目履约率92.3%,开工项目投产率68%,投产项目达效率98.5%。3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22.3%。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大力推进“万人助万企”,深化关爱企业家“八大员”、企业上市“百舸竞帆”、金融惠企“四提一降”系列行动,多措并举保煤保电保供,新增减税降费15.2亿元,新增“四上”企业387家,新增贷款329.45亿元、增长17%。
●全市生产总值2435.5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居全省第六位,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6.8%、工业投资增长1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17%,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六位、第一位。
3
重创新蓄动能 加速产业升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左右,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75家。
●推出“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升级版,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466人。
●绘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和技术创新路线图,建立“链长+盟长+链主”新机制,产业基金规模超过10亿元。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河南首批制造业头雁企业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上云企业1559家、智能车间(工厂)9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
●高新区全国排名前进9个位次,红旗渠经开区全国排名跃升82个位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2.2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4
提品质强功能 统筹城乡发展
●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安阳机场等重大基建项目加快建设。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提质,新增绿地107公顷,48项市政工程竣工投用,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3.59万户,“引热入安”工程如期供暖。
●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以全国第三名、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左右。
●在全省率先开通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实施“四级五项百日提升行动”,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圆满完成。
●开展“干群齐上阵、抢收保民生”专项行动,大灾之年粮食总产335.7万吨,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3万亩。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20个。
●东部平原地区80%的居民用上了丹江水。
●深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7.3万户,5067个空心宅院实现“一宅变四园”,整治路域环境1050公里,749个行政村实现硬化路户户通,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60个,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称号。
●汤阴县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5
筑优势增活力 扩大改革开放
●166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深入实施。
●投资集团等4家市属国企完成去行政化改革,市供销集团挂牌组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成功入选全国DRG付费示范点城市。
●全面推广“接诉即办”,32项跨层级跨部门联办业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信用环境评价居全省第一位,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六位。
●新设市场主体6.89万户。
●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全国“十四五”首批建设名单。
●成功举办安阳招商大会、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上海企业家安阳行等大型活动。
●引进省外资金795.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
6
治污染优生态 提升环境质量
●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持续推进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
●3868家涉气企业差异化措施逐一明确,778家企业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评定全部完成,317座(台)工业窑炉实现深度治理,289家涉VOCs企业完成源头替代。
●发放电采暖消费补贴1.28亿元。
●全年PM2.5、PM10、SO_2、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以及重污染天减少天数、优良天增加天数取得全省“六个第一”;综合指数全国排名前进3个位次,改善率居全国第九位,一举扭转全国“倒一”被动局面。
●全域治理河道非法采砂,深入推进漳河安阳段综合整治。
●南水北调沿线环境持续改善。
●南太行12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部完成。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试运行。
●荣获全国首批、河南首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称号。
●创新“林长+警长+网格长”机制,国储林建设和“五边”绿化成效显著,造林9.82万亩。
●成功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
●林州市被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7
办实事保基本 增进民生福祉
●财政民生支出27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1%。
●出台促增收政策36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
●深入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7.6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
●新增各类学位1.8万个,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开展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和儿童接种计划,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47.04万剂次。
●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开馆。
●全国首创“一保一警一消防”文物安全制度,中国考古大会殷墟专场、电视剧《红旗渠》央视1套黄金时段热播。
●中国旅行者大会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科普研学大会云端召开。
●安阳健儿全运会摘金夺银,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妥善处置问题楼盘77个,5万多户居民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顺利解决。
●大力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扫黑除恶斗争不断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推进,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平安安阳建设成效显著。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抓好“转作风、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顿,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审计监督,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持续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双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民族宗教工作持续提升。
●有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老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统计、史志、档案、住房公积金、气象、地震、邮政、社科、外事侨务、发展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变量,2020年以来我们已经成功应对处置多轮疫情。特别是今年1月,奥密克戎病毒袭击安阳并快速隐匿传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悉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分秒必争同病毒赛跑,夜以继日和疫情战斗,用12天实现社会面清零、22天实现隔离点清零,以最快速度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通过这场战斗,我们的各级干部队伍在复杂局势前见世面、经风雨,得到了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通过这场战斗,我们的疫情防控体系在高压重击下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了平急转换、核酸筛查、快速流调、隔离转运综合能力。通过这场战斗,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在应急应对中受检验、得提升,积累了数字应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联动的宝贵经验。通过这场战斗,我们不仅守住了风险不外溢的底线,而且创造了国内成功战胜奥密克戎疫情的新战法,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安阳贡献、提供了安阳经验。今年4月这轮疫情,全市用一个潜伏期实现了“动态清零”。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我们必须毫不松懈、常态长效,抓实抓牢各项防控措施。
危难见精神,敢拼才会赢。面对一场场硬仗,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勇毅向前,焕发出新时代安阳儿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在我们抗洪抢险救灾、迎战奥密克戎的关键时期,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暖心故事写满安阳大地。我们感恩每一位倾力相助的援安人士,我们致敬每一名挺身而出的凡人英雄,并将这份感激之情化为建设安阳、振兴安阳的磅礴力量!
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统筹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落细落实“十大战略、百条举措”,稳增长、抓创新、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保稳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迈出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古都出彩安阳坚实步伐,在实现“两个确保”征程上争先进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完成上述目标
● 要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 要始终坚持开放创新、转型升级
● 要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调
●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市政府系统要始终围绕打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 严守政治规矩
● 坚持依法行政
● 切实改进作风
● 建设廉洁政府
2022年重点工作
对标对表“十大战略、百条举措”,将全年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逐一节点压茬推进,逐个领域突破提升。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1
全力稳定经济运行
◆ 以“三个一批”提升项目建设实效,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落实“一个办法”,严格“四项制度”,全年签约项目100个、开工和投产项目200个,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突出抓好359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860亿元。大力实施“两新一重”项目,开工建设安阳高铁综合客运交通枢纽、G107东移改线等重大项目,完成邺城大道等18条国省干线大修改造,加快推进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安罗高速公路安阳段建设,确保鹤辉高速公路安阳段、濮卫高速公路滑县段、郑济高铁安阳段、安阳机场建成投用。强力推进灾后重建,年内实施灾后重建项目1631个、完成投资78.8亿元,主汛期前坚决完成水库、河道、水闸等297处防洪工程水毁修复。
◆ 以“万人助万企”解难纾困、赋能增效,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坚持“八个深化”,抓实“40条举措”,打造“万人助万企”升级版。抓好应对疫情影响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15条,分领域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对接,切实帮助企业通堵点、破难点、补断点。持续扩大产业基金规模,年底达到15亿元。全面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新增各项贷款300亿元以上。深化“百舸竞帆”行动,新增上市公司1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超过50家。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完成技改示范项目200个以上。实施制造业“五个一百”工程,构建企业培育“金字塔”梯度体系,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5家。搭建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平台,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设立市场主体6万户。深化关爱企业家“八大员”行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和激励企业家精神。
◆ 以新兴增长点培育提振消费,充分释放消费需求。开展特色消费促销活动,完善“惠游安阳”政策体系。加快高品质步行街、商业综合体、智慧商圈建设,繁荣体验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培育时尚消费,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加快建设中部易商谷产业园等重大服务业项目,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推动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公司化、规模化。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2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
◆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发展,推动省科学院设立安阳分院。高标准建设“智慧岛”双创载体,建成在京离岸创新中心。组建“安阳科技智库”。支持中原研究中心安阳示范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级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5G泛在低空测试基地。设立“一网一厅一中心”科技大市场。新增研发平台100家以上。
◆ 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实施全社会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计划。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420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20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 优化完善创新生态。启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落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用好“科创十条”,开展县(市)区创新生态评价。实施工业科技特派员选派行动,开展“千名博士进千企、千家企业进院校”活动。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定期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清单。继续深化“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新增人才周转房600套,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000人以上。
3
加力推动产业转型
◆ 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加快实施钢铁行业资源整合,确保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凤宝高端专用管等项目投产达效。支持焦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终端及高附加值新产品。抓好甘源休闲食品、安井速冻食品等项目,促进食品制造绿色化、品牌化。抓好中信印染园、易凯针织服装等项目,推动纺织服装时尚化、智能化。抓好林州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中鼎智能铝型材等项目,加快基础建材向新型建材、绿色建材延伸。
◆ 做强新兴产业新支撑。依托链主企业,培育壮大电子新材料、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光远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克能锂电二期、鼎新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确保旭阳光电高端显示盖板二期、曲显光电新型3D显示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再提高3个百分点。
◆ 抢抓未来产业新机遇。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在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氢能与储能、大数据融合创新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铭镓半导体、嵩阳柔性光电子薄膜、翔宇智能康复设备、氢能与储能研发应用基地等项目,建成5G空域技术联合实验室、5G+智慧工厂联合创新实验室、北斗卫星导航豫北分中心。
◆ 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扩容改造,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抓好20个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新增上云企业600家以上,新建智能工厂(车间)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推进安阳大数据研究院和鲲鹏产业学院建设。实施“双千兆”工程,新建5G基站1420个。
◆ 激发产业载体新活力。深入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全面完成“三化三制”改革,着力抓好高新区、红旗渠经开区“一区多园”建设。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盘活闲置厂房、闲置土地,新建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围绕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每个开发区重点发展1个至2个主导产业、培育1个新兴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推动开发区考核评价综合排名争先进位。
4
不断提升城市规模能级
◆ 赋能中心城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城区东拓、西优、南联、北提、中兴。加大高铁站片区开发力度,积极引进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加快建设安阳国际金融中心、中深发展安阳中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规划建设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推进安阳机场周边快速通道建设。深化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培育壮大枢纽经济。做大做强市本级经济,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
◆ 提升城市品质。全力创建国家级城市更新试点市。加快古城复兴整治,分批分段实施南护城河改造工程,推动东南角楼、南门等区域科学利用,整治提升高阁寺等国保单位周边环境。改造老旧小区290个,新建、续建市政工程30个,加快建设市政污水处理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项目,新增用热入网面积50万平方米。城区新建汽车充电桩5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3.5万个。建成甲骨文书屋32座。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005套,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14963套。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推行交房即交证,新建商品房实现“住权与产权同步”。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建成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常态化抓好“创文”“创卫”,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 打造智慧安阳。启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整合道路交通、城市管理、生态环保、社会治安、农田水利、民生保障等领域数据信息要素,加快数字传感器规划布局和实际应用,推进地上地面地下全要素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可视化,以更精细、更全面的数据支撑赋能城市治理、防灾减灾、民生服务。
◆ 建设韧性城市。全面修复损毁排水防涝设施。积极推进安阳桥改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排水管网和排涝泵站提质改造,铺设雨污分流管道15公里,提升洹河市区段防洪标准。统筹市政设施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科学规划避难疏散场所。开展河道、湖塘、排洪沟、道路边沟整治,提高城市行洪排涝能力。积极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 统筹县域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各县(市)依托开发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深化放权赋能改革,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增强乡(镇)联结城乡功能,积极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林州市向中等城市迈进,支持汤阴县打造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
5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 扛稳粮食安全。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稳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36.7万亩,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2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42万亩。严格耕地保护,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做好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组织小麦、玉米、谷子等优势领域育种攻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以上。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 做优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新增获证绿色优质农产品20个,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快中棉智慧种业小镇建设。支持滑县、林州市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
◆ 推进乡村建设。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活动,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6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0个,硬化路户户通再覆盖925个行政村,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万户,完成路域环境整治10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农村污水治理率40%以上。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工程建成投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完善乡村治理,建设文明乡村。
6
务实推进改革开放
◆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配合做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扩大“三变”改革试点。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深化“五医联动”改革。统筹抓好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 加快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强化“央地”对接,务实开展“央企安阳行”活动。办好安阳招商大会,进一步发挥驻外办事机构、商协会招商功能,签约落地一批前沿型、基地型、总部型、品牌型项目。争创郑州航空港开放创新联动区,全力申建安阳保税物流中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发展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拓展中欧班列业务,提升海铁联运班线能力。新设外资企业15家以上,新增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家。服务贸易增长5%左右,引进省外资金增长3%以上。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让“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50个工作日压缩至31个工作日以内。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异地办理,市、县两级业务系统全部接入省统一受理平台。开展惩治恶意逃废债务和依规依法兑现承诺专项行动,抓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区),叫响“安阳最安心”营商服务品牌。
7
持续强化生态建设
◆ 坚定不移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突出精准化管控、精细化治理,分时分区分行业优化治污举措,严禁层层加码、“一刀切”,努力减少对企业生产、项目施工、群众生活不必要影响。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强化新型污染检测技术应用,提升工业企业排放监测精度。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提标改造、柴油货车治理、散煤动态清零、全域禁烧禁放、道路扬尘治理等工作,有效减少重污染天气。全面推行“河长+”机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确保市域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抓好重金属、固废、危废、医废收集处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 加强水源保护治理。统筹“五水综改”,坚持“四水四定”,深化“四水同治”,实施洹河、漳河、洪河、汤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彰武水库扩容,持续整治河道非法采沙,全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深度节水用水攻坚。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 增加绿色生态供给。全面落实“林长制”“山长制”,提升3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水平,抓好4个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完成造林6万亩、森林抚育3.75万亩,创建森林乡村70个,构建“一核三屏四带五边”生态保护格局。
◆ 统筹推进节能降碳。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严格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10万千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水平。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积极创建绿色单位、绿色家庭、绿色社区。
8
深度推进文旅融合
◆ 创造文旅热点。推出免费游景区看景点新政策,高水平办好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周易文化论坛、红旗渠精神党校行等活动,开展首届“金牌导游”大赛、第三届“遇见最美安阳”短视频大赛、豫晋冀鲁毗邻八市讲解员大赛,如期开放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中国画谷”、广益文旅考古小镇。
◆ 塑造文旅品牌。强化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持续做优殷墟、红旗渠、航空运动之都等特色品牌。打造红色研学、汉字研学、考古研学等特色项目,争创国家级研学基地。发展高端民宿,拓展康养游、乡村游、通航游客源市场。积极创建国际一流考古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厚植文旅优势。深入对接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和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抓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遗址博物馆、青少年航空科普馆、安阳博物馆改陈改建、滑县大运河古镇保护利用等重大文旅项目,全面建成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文体中心。组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加快景区“两权分离”改革,做大做强市文旅集团。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殷商文化研究,推动甲骨文著录考释、活化利用取得新突破。
9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提升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坚决完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
◆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抓实落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8万人。实施“百千万亿”创业贷款惠民工程,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基金收支管理和风险防控,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基本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快住院、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效提升“安阳惠民保”参保率。创新开展特殊家庭住院护理补贴,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完善三孩政策配套措施,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
◆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9所、中小学校24个,新增学位1.75万个。持续做好“双减”工作。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确保洹北中学新校秋季学期如期招生。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办好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
◆ 加快建设健康安阳。抓好市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中医院特色专科病房楼、肿瘤医院新院区和儿童医院建设,推动县级医院提标升级,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成市少儿体校综合训练馆,积极备战第十四届省运会,争创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10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 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四早”要求,守牢“三道防线”,确保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严格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2.0版,加强风险排查、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转运、社会管控各环节协调联动,持续提升快速应急处置能力。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天32万管,组建专业流调队伍220支,储备集中隔离用房2.57万间。继续抓好疫苗接种。
◆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5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城乡居民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统筹抓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持续开展不良贷款集中清收,坚决遏制新增地方隐性债务。稳妥有序处置非法集资。强力推进问题楼盘攻坚,重点解决34个烂尾项目。健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联席会议制度、监测预警研判机制,构建“一张图”“一张网”应急指挥平台。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系统治理各类隐患。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实施蓄滞洪区防灾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综合性消防应急队伍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 加强改进社会治理。抓好“三零”平安创建,深入推进“双提双知”,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市。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老区建设。继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做好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统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邮政、社科、外事侨务、发展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