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五步工作法” 推进专题询问做深做实
◎李红院
近年来,安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关注、百姓关切的经济发展短板、民生福祉热点,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探索专题询问监督方式,形成围绕热点精准选题、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沟通对接达成共识、专题询问直面问题、跟踪监督解决问题“五步工作法”。自2020年以来,围绕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开展专题询问5次,对县监察委、法院、公安局、财政局等16个部门进行专题询问,询问问题86个,在听民意、问大事、解难题、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监督实效。
一、围绕热点精准选题,把好专题询问的方向
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主题是基础。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人大代表和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作为专题询问主题的选向。2020年5月在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对G341安阳县段交通拥堵、事故频发、伤亡严重等问题反映强烈,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在视察调研后,认为此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关重大而紧迫,必须用强有力的监督手段把车速降下来、把安全隐患减下来、把安全设施建起来、把交通事故降下来,决定采取专题询问的办式进行监督。道路交通安全专题询问结束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认为专题询问聚焦代表和群众关切的焦点,针对性较强,监督力度大,是非常有效的监督方式。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专题询问办法》,决定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专题询问。2021年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对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专题询问。这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安阳县与示范区套合后,城市建设和发展任务很重,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有很多短板,如学校少、医院少、商超少,加油站、文体活动场所缺乏,居民的生产生活很不方便,直接影响了安东新区的人气和发展。二是尽管近年来安阳县非常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但从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看,安阳县营商环境整体评价处于全省103个县(市、区)的第二方阵,辖区内市场主体对一些职能部门政务服务、法治环境意见很大,建设工程审批时间长、规划审批时间长、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较多等问题非常突出。2021年专题询问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认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是制约我县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次两次询问很难解决问题,必须跟踪监督、持续监督、一督到底,决定常态化开展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
二、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增强专题询问的精准性
找准问题是专题询问的关键环节。问题找的准不准,直接关系到专题询问的力度和效果。为确保问题找得出、找得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由主任、副主任牵头的调研组,将人大常委会委员、专委会委员、经验丰富的人大代表充实到调研组,分层次开展专题调研。一是深入调研找问题。调研组深入工业企业、经营商户等市场主体,通过实地视察、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市场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力求找出真实问题、找出典型事例。每次专题询问召开的座谈会都在10次以上,并结合专题视察、听取职能部门专项报告等办法,深入了解情况,把问题摸清、把责任摸清。二是梳理问题定责任。各调研组对调研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列出问题清单。然后,围绕人大代表、市场经营主体反映最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专题询问问题清单,同时根据责任分工,提出被询问单位建议名单。如在2020年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题调研中,调研组多次深入到永和镇、吕村镇主要交通路口,听取代表及沿线群众的意见,梳理出交通安全突出问题13条,根据产生问题的责任所对应的职能部门,确定对县交通局、公安局、城管局进行专题询问。实践表明,只有问题找得准、责任分得清,职能部门才认帐、才接受。
三、沟通对接达成共识,确保专题询问顺利进行
沟通对接是做好专题询问的一个重要步骤。只有加强沟通对接、达到共识,才能人大代表问题“问”的准确,被询问单位“答”的认真,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一是深入与人大代表对接,确保“问”的准确。人大代表作为询问人,在专题询问中非常重要。县人大常委会对专题询问列出的问题清单,与拟提问的人大代表多次对接沟通,让提问的人大代表熟悉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撰写提问提纲。在此基础上,反复对提问提纲进行研究,使人大代表提问能够有的放失、切中要害。二是深入与被询问单位对接,确保“答”的认真。县人大常委会将专题询问问题清单,按照职责分工分解到拟进行询问的职能部门,并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询问问题对接安排会,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认领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好专题询问的准备工作,并着力将对接沟通的过程成为核对问题、统一思想、促进整改的过程。在对接沟通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如在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中,一些人大代表和企业所反映的科技奖补资金兑付不到位的问题,经财经工委多次沟通对接,并召开座谈会督促财政部门和工信部门畅通拨付渠道、加快拨付进度,企业科技奖补资金在询问前已兑付到位。
四、专题询问直面问题,问出责任问出压力
召开专题询问会议是专题询问工作的“重头戏”。为确保专题询问有序、高效进行,县人大常委会严格程序,制定专题询问会议方案,广泛与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对接,确保专题询问会议开的成功。一是坚持以县人大常委会的名义开展询问,问出力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专题询问会议方案,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全部参加,邀请县委书记及“一府一委两院”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列席会议,提高专题询问会议的层次和规格。二是坚持被询问单位“一把手”到会接受询问,问出责任。明确与询问议题相关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应询,并邀请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列席会议,接受人大代表的询问,现场作出短答复。三是坚持“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询问模式,问出压力。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形式进行,人大代表与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打破情面,不回避矛盾;被询问人现场答复不了的,由分管副职答复或者会后研究书面答复。人大代表认为答复不满意或者答复不清楚的,可以进一步追问。从两次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的现场情况看,询问人开门见山、直击问题,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都能诚恳应答,不遮掩不护短,并就整改事项作出公开承诺。追问环节的设置,增加了现场“红红脸、出出汗”的紧张气氛,专题询问会议辣味十足。
五、跟踪监督解决问题,确保专题询问见实效
专题询问找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专题询问不是一次性“问卷”,而是一个监督过程,专题询问会议结束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因此,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效果导向,做好专题询问的“后半篇文章”,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真功夫。一是交办监督意见书。专题询问会议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对专题询问的问题再次归纳整理,形成以监督意见+问题清单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意见书,交“一府一委两院”整改落实,整改落实时间一般为3个月。二是跟踪监督落实。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听取整改情况报告、“回头看”视察等形式,对专题询问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监督落实,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专题询问,县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采取设立超限站、路口增设红路灯和超速摄像头、不定期清理占道经营、对违规停放车辆处罚等措施,G341安阳县段交通拥堵、事故频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对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专题询问,安东新区新建了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中学、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诚信路农贸市场和超市、站南大道加油站,安装了电子警察,建设了垃圾中转站等一大批居民生活设施,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通过对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住建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加快了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步伐,商务、财政部门积极解决招商奖励政策兑现不及时等问题。三是开展满意度测评。专题询问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对县政府15个职能部门、法院、检察院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从汇总情况看,各部门针对查出的问题认真整改,满意度总体较好。
专题询问是我县人大监督的重要方式,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监督方式。县人大常委会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完善“五步工作法”,不断推进专题询问常态化,着力在增强监督实效下功夫,力求人大监督更有力度、更具权威,更好的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人大贡献。
(作者系安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