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擘画安阳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安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董国禄 汤巧巧 李铭翰
扎实开展和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安排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市域资源要素、保障长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于2019年启动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有序推进、扎实开展了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为了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今年上半年,安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安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总规》)编制及有关情况的报告。为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实施,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站稳人民立场,持续关注编制工作
自2019年5月我市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站稳人民立场,恪守人民情怀,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赴各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掌握规划编制进展情况。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工作评议,并将《总规》编制情况作为评议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总规》编制进展情况以及各方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2022年6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听取了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情况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平出席会议,并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今年上半年,在收到《总规》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下发通知,征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和市直有关单位对《总规》的意见和建议。随后,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总规》编制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传银出席会议,并对进一步完善《总规》提出具体要求。
数年磨一剑,《总规》绘出城市新蓝图
《总规》立足“前瞻30年、编细15年、编实‘十四五’”总体要求,以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为导向,通过编制过程的高质量,确保规划成果的高质量:
战略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确定我市目标愿景为:华夏魅力古都、区域中心强市;城市性质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原联动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协调,共筑跨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积极服务京津冀,全面对接郑州都市圈。加强与邯郸、长治等毗邻城市合作,提升省际交界地区协作水平。立足安阳枢纽优势、产业优势、服务优势,引领豫北跨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全域统筹,构筑美丽国土空间新格局。构建全域“一核引领、三区联动”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积极推动安阳市中心城区联动安阳县县城一体化发展,集聚区域中心功能,打造全市核心增长极。综合预测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65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74%左右,城镇人口481万人左右。市域构建5级城镇体系,重点培育一级城镇1个,安阳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100-300万人,做强市域中心城市。二级城镇3个,林州市区、滑县县城、安阳县城,城镇人口50-100万人,支撑县域经济。
粮食安全,稳固高效特色的农业空间。严格耕地保护,夯实豫北粮仓,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明确补充耕地计划,推动耕地资源优化布局与质量提升,构建“三区两带、一环多点”的市域农业发展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504.58万亩,主要分布在内黄县、滑县等耕地分布集中度和质量较高的区域。安阳县、汤阴县、林州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基本稳定。严格耕地保护,规划期末耕地不少于3736.26平方公里(560.44万亩)。
生态底线,维育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筑牢生态安全格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山为屏,以水为带,构建“一屏两区、多廊多核”的生态格局。
核心集聚,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构建“一核一区、两轴双翼多点”的城镇发展空间;双区引领,做大做强安阳国家级高新区、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以8个开发区为平台,保障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形成四级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
文化传承,塑造活力出彩的文化空间。构建全域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空间体系,打造殷墟文化、红旗渠精神、大运河文化三大品牌,构筑“三核三带五组团”的全域文化魅力空间格局。
以人为本,优化品质宜居的中心城区。确定中心城区“东拓、南联、西优、北提、中兴”的空间策略,构建“十字双轴、一城四片”的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化蓝绿空间、体系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到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79.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68万人。强化“四线”管控,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稳步开发地下空间,优化完善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安全防灾等各类空间。
要素支撑,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通道、提级枢纽,支撑安阳融入区域协同发展,践行低碳发展理念、提高绿色出行比例,打造集约高效的城市骨干交通体系,强化安全韧性的防灾体系,完善城乡一体的保障体系。
保障实施,健全空间规划治理新机制。严格底线控制,分解约束性指标,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各级各类空间规划,构建“市-县(区)-镇(乡)-村”四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促进多规合一,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完善《总规》内容,积极推进规划编制报批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总规》在体现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和基础性等方面,仍有一些可深化提升的空间:
进一步做好规划之间的衔接。一是强化与上位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各专项规划、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布局的衔接,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协调统一。二是强化规划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着眼主动融入京津冀、对接郑州都市圈、联系长三角,依托安阳机场,联动安濮鹤,建设“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打造豫北金三角城市群,强化与周边城市空间对接,预留接口,在更大的战略空间考量推动交通、产业、生态等要素协同发展。
进一步科学布局各类各级空间。一是要根据实际确认现状市域整体地形地貌,完善空间管制方式和准入标准,对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和用途管控提出指导性意见,增强规划的操作性。二是城镇发展区空间,应按照开发边界,使之更加切合我市发展实际。增加对土地利用和建设方面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分析、研究、处置等内容。对开发边界范围内暂时未纳入规划用地或开发边界范围外已批建的项目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或监管措施。三是乡村发展区空间,农村宅基地要建新拆旧,逐步释放土地存量,提高土地整体利用水平。
进一步突出规划延续性和刚性。对原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做好过渡期内的衔接协同,对不相适应的内容提出处置原则。市域层面,研究好安阳市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级的定位和关系。规划好中心城区以及城镇(乡)体系关系和发展关系,不能自上而下全部扩张,要由横向扩张向纵深增容转变,引导好人口的积聚流动和土地指标的相互调配,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成果共享的最大化和资源的集约化。
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前瞻性。要根据产业发展、功能定位和近年来人口增长规律等对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进行合理预测,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充实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等规划内容的编制深度,合理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统筹安排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规模;在规划层面统筹好传统基础设施和5G、物联网、数字城市等新技术基础设施的迭代与共生;对市域不同时期的环境容量进行预测,规划中的城市功能、产业空间布局要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机衔接。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市政府发出《安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审查同意〈安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23)〉的通知》,会议原则同意《总规》相关内容,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及时上报省政府,积极推进规划报批工作,争取高质量推动《总规》早日落地。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