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张 源
法院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兑现群众权益的重要关口,人大监督是推动法院执行有序开展的关键途径。为深入了解我市法院执行工作情况,今年上半年,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传银的带领下,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市人大代表、法律专家对近三年法院执行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工作成效
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立足全市法院工作实际抓执行、抓推进、抓突破。制定了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做好当前执行工作的十条意见》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了“夏日飓风”百日集中执行等专项行动,执结案件11.5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22.74亿元,执行工作更加规范,执行质效取得了更新进展。
二、主要特点
(一)综合治理执行难格局日臻完善
1.多方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以来,各方联动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清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各界参与”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初步建立。
2.部门配合运行顺畅。市中院还依托市公安局建立执行联席会议机制,强化联合惩戒;与社区建立网格化融合管理机制,帮助查人找物。全市共开展网上协作查控7.96万件次,查询涉案人员信息2.9万条,查封土地、房产3.56万处,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综合施治的执行工作大格局持续巩固拓展。
(二)执行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
1.推进执行权运行改革。全市两级法院以司法改革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完善执行办案模式。全面形成了“法官主导,团队集约”新型办案模式,提升案件办理的专业化水平。
2.探索建立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成立快执团队和普执团队,实行“简案”速执、“繁案”精办的分流机制。实现了案事分流、事务集约、规范高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三年来,结案平均用时从每件96天缩短至72天。
(三)执行工作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
1.加强智慧执行平台建设。作为全省唯一一处试点地市,市中院探索推进执行办案平台革新升级,全面应用“总对总”和“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推进执行案件自动流转和线上集约查控,实现文书一键生成和转档归档。
2.优化外出执行智能化装备。为全体干警配发移动办案终端,安装“智慧执行”APP,实现外出办案全程留痕,随时取证,即时上传。全市法院执行通知、网络查控平均用时缩短至1天,网络查控期限内发起率实现100%。
3.实现网络拍卖全覆盖。建立司法网络询价制度,引进阿里拍卖“智锤”司法拍卖辅助管理系统,推出“司法网络拍卖贷款”,使用VR全景模式和无人机技术看房,推动快速、有效、最大化变现资产,累计开展网上拍卖16240次,成交金额17.02亿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6404.51万元。
(四)重点案件专项执行力度不断加大
1.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全市法院充分发挥执行强制力,相继出台了《十条意见》等措施,持续开展执行办案百日攻坚、“豫剑执行”“夏日飓风”“秋季攻坚”“冬日破冰”等集中执行活动,打出执行“组合拳”。三年来,全市法院开展集中执行行动涉及案件3万余件,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胜诉权益。
2.针对性开展专项执行行动。在涉民生、涉营商环境、涉金融案件领域开展重点专项执行。坚持“小案件中有大民生”工作理念,常态化开展追索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执行活动,对10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单列台账、统一监管、专项推进、快速执行,用执行干警的“辛苦指数”换来诉讼群众的“幸福指数”,三年来,执结涉民生案件1.21万件,执结涉金融债权案件1.2万件,执结涉企案件2.81万件。
(五)执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持续加强对执行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着力打造纪律严明、行为规范、业务精良、高效廉洁的执行铁军。每年组织开展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业务培训,提升执行干警案件办理、法律适用、信息化应用等能力。涌现出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个人张永平、“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赵中友、曹振亚等一大批先进干警,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法院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压力还非常大,执行工作的成效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执行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执行工作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
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案件及群体性纠纷,如征地补偿、拆迁、劳动争议等案件中,执行一案往往牵动一片。执行异议、执行复议案件近三年呈增多趋势,涉执信访一直占居涉法涉诉信访的“大半江山”,全市法院还要在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上再下功夫。
(二)执行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1.执行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2.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适用缺乏严格管理,存在突击结案现象。
3.个别法官长期从事执行工作,因而对久执不结的案件有厌战心理,执行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三)执行工作内部监督还需从严
1.执行中还存在执行案款发放不及时、对第三人债权执行混乱、程序意识相对淡薄、信用惩戒措施适用不够精准等问题。
2.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健全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体系,对参与执行的第三方专业社会力量的规范和监督也有待加强,“阳光执行”的理念还需进一步深化。
(四)执行信息化水平仍是短板弱项
全市法院近些年虽然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但是执行信息化水平与先进地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今年四月在外地学习考察时,南通市法院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系统和杭州中院首创的“涉众案件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执行改革、缓解人案矛盾、提升执行质效的先进做法,在同样面临人案矛盾突出的现状下,这些信息化系统也是我市法院迫切需要的。
(五)案多人少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1.执行干警编制不增反降。目前全市执行在编干警208人,占全市法院正式在编人员的16.46%,与2019年底相比,人员减少28人,占比减少2.16%。
2.案多人少的矛盾仍然突出。2020年至今年5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3.95万件,收案数量居高不下,2022年全市法院执行案件达4.45万件,执行法官年均办理案件420余件,许多法官疲于应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件质量,也导致了群众满意度的降低,进而损害到司法的公信与权威。
(六)普法宣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
宣传工作仍停留在传统方式上,缺乏吸引力,以案说法、用典型案例加大对执行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失信被执行人和“拒执”犯罪的曝光力度还需加强,没有根据普法宣传的受众人群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普法手段,“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仍需不断扩大。
四、几点建议
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要紧紧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攻坚克难,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在人大监督之下多一些支持,在接受监督之上多一些自觉,践行公正阳光司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大局抓执行
全市法院要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抓履职、强执行,助推市委各项决策落地落实。要正视当前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要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时刻保持对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市之重者心中有数、心中有责、主动作为。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要求更高、期待更迫切。全市法院要时刻将人民群众在执行领域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有效运用财产保全、执转破等制度破解执行难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切实将“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二)创新方式方法,建立智慧法院促执行
在人案矛盾异常突出的现状下,安阳法院执行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借鉴智慧法院建设经验,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执行改革、缓解人案矛盾、提升执行质效。我市中院可结合工作实际,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用流程,研发符合当前工作需要的执行办案系统,推动事务性工作办理、技术服务、监督管理更加智能精准高效,促进全市执行质效的全面提升。
(三)引进专业力量,用好第三方机构助执行
当前执行工作规范性要求更严、节点更多、财产形式更多样,对执法办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干警编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执行权力运行机制、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执行以提升执行效率更加紧迫。
要建立健全仲裁、公证、律师、会计、审计等专业机构和人员深度参与执行的工作机制,通过充分发挥第三方优势,促使执行财产处置、变现更加方便快捷,提升执行案件公信力,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形成工作合力,完善联动机制推执行
目前我市少数单位对执行工作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主动性不强,协助执行不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行工作效率。市中院要积极向市委政法委汇报,争取把解决执行难作为政法综治工作专项治理任务。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打通数据壁垒,帮助法院解决“查人找物”难题,提高执行效率,凝聚解决执行难的共识。
(五)锻造司法铁军,加强队伍素质提执行
法院执行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繁重而又细致的工作,对执行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很高。因此加大对执行人员政治、业务培训和考核力度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用足用活执行措施,关怀和保护执行工作人员,减轻执行法官思想负担,轻装上阵才能负重前行。
市中院还要重点加强专业人才引进,特别是法学博士、法学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招录。聚焦人才需求、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队伍赋能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六)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内外监督强执行
加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广泛开展执行法规政策讲解,重大执行活动报道、典型案例通报活动,根据受众人群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以案说法、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营造以配合支持法院执行工作为荣的社会氛围。
要坚持以公开促规范,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推进办案全过程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参与执行活动,主动向案件当事人告知重要执行进展情况等信息,不断提高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参与度和认同感,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