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区人大:“人大+检察”共绘基层治理新“枫”景
“以前遇到难题不知道找谁,现在到联络站就能直接和检察官说上话,事儿真给解决了!”在文峰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张大爷感慨地说。这是专项监督工作开展以来,依托“人大+检察”驻站检察室高效为民解忧的一个缩影。
为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精神,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对控告申诉检察专项监督工作积极探索,依托驻站检察室,与检察机关协同发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导检察监督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成为基层治理的新“枫”景。
“家门口”的检察室:烦心事不再“跑断腿”
电梯安全关乎千家万户。不久前,高新区某小区的居民忧心忡忡地来到驻站检察室反映:“电梯年检标志过期好几个月了,物业不管,我们天天提心吊胆!”驻站检察官第一时间行动,在了解情况后,引导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深入调查。经调查,该小区6部电梯存在未按时年检的重大安全隐患。检察院立即依法对相关职能部门立案,通过多次磋商沟通,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人大代表及时介入、实时监督。在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的推动下,不到一周时间,所有电梯的年检工作全部完成,500多名居民的“上下楼”安全得到了及时保障。“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居民们纷纷点赞。
检察官们变“坐堂问案”为“主动下沉”,动态对接群众“急难愁盼”。专项监督工作开展以来,驻站检察室已累计接待群众160余人次,成功调解疑难复杂案件46宗,调解成功率超过90%,真正实现了“矛盾不出站、纠纷就地解”,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站”。
“烂尾楼”重燃希望:多方合力托起“安居梦”
“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买了房,眼看要打水漂,真是叫天天不应……”辖区内问题楼盘曾是压在群众心头的大石,因问题楼盘引发的群体性信访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面对群众的“安居”期盼,检察机关主动担当,依托驻站检察室,联合人大代表力量,创新推出“一盘一策一专班”机制。
针对问题楼盘背后的产权不清、资金断裂、违规建设等复杂症结,检察院综合运用“四大检察”职能,深入楼盘现场,邀请业主代表走进驻站检察室,面对面倾听诉求、释法说理;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定期听取检察机关工作进展,架起沟通桥梁。经过不懈努力,一套套精准的化解方案落地见效。今年4月,好消息传来,“老大难”问题楼盘陆续交房,300多户业主翘首以盼的“安居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这是运用驻站检察室,充分发挥“人大+检察”力量,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之举。
“指尖上”的检察服务:一键诉求回应“零距离”
“没想到扫码提交诉求,当天就收到了检察官的回复和详细指导!”市民李先生通过驻站检察室的微信平台反映了合同纠纷困扰,驻站检察官在线耐心释法析理,引导他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文峰区检察院创新思路,将“数字化”深度融入驻站检察室日常工作。依托“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发布典型案例、普法信息530余条,点击量突破5万次;高效处理网上提交的代表意见、群众诉求100余条。在全区1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投放“检民联系卡”、畅通“12309检察服务中心”信、访、电、网“四位一体”渠道,让群众反映诉求、寻求法律帮助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受理、“全流程”跟踪、“一揽子”解决。
“‘人大+检察’驻站检察室,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行枫桥经验的创新探索。”文峰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中楠表示,“它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更懂民心。”下一步,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将以专项监督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大+检察”工作模式,拓展驻站检察室职能延伸。推动“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双向衔接,让民声、民意更有效地转化为法治行动,以更实的举措解民忧、护民利、暖民心,持续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坚实的“人大+检察”力量。(作者:冯照茹、郝焱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