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人大常委会绘就老有所养幸福画卷

时间:2025-07-25

  近年来,汤阴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养老服务监督作为践行“国之大者”的重要抓手,创新监督机制,破解养老难题,推动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闲置资源变助餐中心 破解城区老人“吃饭难”

  7月11日上午,汤阴县老年助餐服务福禄配送中心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在为午餐做着最后准备,蒸箱里米饭飘香,灶台上菜肴翻滚,这个由闲置政府资产改造而成的现代化中央厨房,已成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

  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区养老助餐需求,汤阴县创新思路,摒弃单纯依靠财政新建场所的传统做法,探索出“政府盘活闲置资源、社会投入专业运营”的新路径,创新实施“五维监督法”,通过查政策、看资金、问服务、访需求、评成效,推动建成这座可一次性制作3000余份餐食的现代化配餐中心。

  “中心严格按照老年助餐标准建设,各功能区独立设置,设备先进齐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实现了制作、分餐、用餐、配餐、送餐一体化服务,成为县域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

  “五点机制”解难题小食堂服务大民生

  7月11日午饭时分,宜沟镇向阳庄村共享食堂内饭菜飘香,40多位老人正在凉爽的空调环境中享用午餐,面条、手工包子、烧饼等家常美食让老人们赞不绝口。“在这里吃饭既安心又方便,孩子们在外工作也放心。”正在就餐的张大爷笑着说。

  针对农村老年助餐供给不足的普遍难题,向阳庄村创新构建“五点机制”:政府投一点、集体帮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拿一点。通过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组织志愿服务、引导企业优惠供应、募集社会善款等方式,建立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这种‘多元投入、责任共担’的机制,破解了单纯依赖政府或慈善机构难以持久的困局。”向阳庄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共享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就餐问题,更成为凝聚村民、促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探索出了一条以“小食堂”服务“大民生”撬动“大治理”的有效路径。

  “三评机制”验成效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汤阴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群众笑脸”作为检验标尺,建立监督成效“三评机制”,由人大代表评整改、老年群体评服务、第三方机构评质量。建立长效督办机制,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清单交给政府,每月听取整改进展,推动资金落地、难题破解。创新“三链协同”模式,实现政府主导强链整合、专业机构延链运营、多元投入补链服务。在老年助餐领域,推动出台《汤阴县老年食堂建设补贴和运营奖励制度(试行)》,创新四种可持续运营模式,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确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近三年来,群众满意度从78%提升至96%,老年人获得感显著提升。

  “我们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监督常态化。”汤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姬卫军表示,“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助力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服务网络,同时积极推广‘向阳庄模式’,将助餐点打造为多功能基层服务综合体。”

  汤阴县人大常委会以联动监督为纽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随着工作的持续深入,一幅“老有颐养、老有优养”的幸福画卷正在汤阴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