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文峰区东大街街道人大工委:“人大代表夜市”听民声聚民意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
夜幕降临,安阳历史文化街区—县前街的夜市如期升腾起烟火气。汉服租赁的雅致、特色小吃的醇香、非遗漆扇的精巧,勾勒出市井生活的鲜活图景。在这片热闹之中,一处没有商品陈列的“特殊摊位”格外引人驻足——几张桌椅、几块座牌、几本登记簿,构成了这个别具一格的摊位,而“摊主”正是文峰区东大街街道的人大代表。自首次“代表摆摊”以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县前街夜市的固定“风景线”,这里不“售物”,只“收声”,收的是现场居民的社情民意,聚的是基层治理的智慧力量。
醒目的“人大代表夜市”横幅宛如一面旗帜,召唤着附近的居民。“楼东街路面下沉严重,雨天积水成潭,出门稍不留意就溅一身泥!”“夏季垃圾异味大,能不能增加转运频次?”“东南营社区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啥时候能装些休闲座椅?”“摊位”刚“开张”,居民们便围坐过来,用最朴实的家常话,道出生活里的烦心事。相较于首次活动时的些许拘谨,如今居民们更愿意主动开口、直言诉求;而人大代表们也更懂如何倾听、如何记录,将每一条诉求都清晰标注在民意登记簿上,精准捕捉群众需求的变化。没有官腔套话,没有冗长汇报,“夜市对话”让民声民意的根系在城市烟火里扎得更深、更牢。
与“社情民意摊位”相邻的“政策咨询摊位”,同样人气高涨。东大街街道人大工委联动办事处医保、劳动保障、卫健等科室骨干,组成临时“政策宣讲团”,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内容,用专业服务化解群众困惑。高阁寺社区吴大姐手持丈夫住院手续咨询二次报销,医保干部当场拿出计算器逐项核算,清晰告知报销比例与到账时间;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周询问创业扶持政策,劳动保障干部递上“政策大礼包”,从公司注册流程到创业贷款申请,逐条讲解注意事项;马号街陈大爷情绪激动地反映独子伤残家庭救助问题,卫健干部一边安抚情绪,一边详细询问伤残等级、核对认定标准,在诉求旁画下红圈,承诺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上门核验资料。从“被动答疑”到“主动服务”,这场夜市里的“政策宣讲会”,正让惠民政策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活动现场,人大代表还主动向居民推广“代表直通车”线上平台,手把手教大家扫码登录、提交诉求,“以后有问题不用等夜市,手机上点一点,我们就能看到。”从线下“面对面”到线上“键对键”,民意传递的渠道愈发畅通,群众参与民主实践的形式不断丰富。
短短一个多小时,民意登记簿上已写满密密麻麻的字迹:既有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家门口的小事”,也有“一老一小”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等“关乎民生的大事”。每一条诉求背后,不仅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对人大代表履职的信任。据统计,此次“人大代表夜市”共接待群众1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能当场解答的,由代表和干部即时回应;需后续办理的,由街道人大工委梳理形成《民生诉求办理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真正以群众“小诉求”破解城市治理 “大难题”。
“晚上出来散散步,逛逛夜市,不仅能放松心情,品尝美食,还能和人大代表面对面说说心里话,这个夜市逛得值。”居民们的称赞,是对这场基层民主实践的最有力肯定。
近年来,文峰区东大街街道人大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打破传统履职空间限制,在“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固定载体基础上,创新推出“代表摆摊”“代表夜市”等接地气的履职形式,让人大代表从“会议室”走进“烟火气”,把履职阵地建在群众最集中的地方。
下一步,东大街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深化基层民主实践创新,不断探索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群众接待活动,将代表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古城安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民生温度与民主活力。
(作者:王娜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