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水之畔话发展 红旗渠畔悟初心——驻漯河全国、省人大代表来安异地视察侧记

时间:2025-11-26

  初冬的洹水之畔,寒意初临却生机涌动。11月24日至26日,部分驻漯河全国、省人大代表走进安阳,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异地视察之旅。从科创车间的机械轰鸣到无人机产业园的蓝天翱翔,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的民生热议到博物馆的文明回响,再到红旗渠畔的精神洗礼,代表们一路行、一路看,一路议、一路思,在与安阳的深度对话中,感受这座古都新城的蓬勃活力与精神厚度。

  从“制造”到“智造”: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密码

  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安阳正推动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澎湃新动能,这一点让代表们在视察中感受颇深。

  “从‘制造’到‘智造’,安阳的产业升级有真招、见实效,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底气。”这是代表们走进产业一线后最真切的感慨。

  在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恒温恒湿的环境里,自动化机械臂精准挥舞,一卷卷薄如蝉翼的超薄玻纤产品正通过智能流水线封装。

  新石器智邺(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测试场地内,无人配送车正进行多场景模拟作业,面对突然出现的行人与障碍物,车辆瞬间完成识别与避让。代表们围着企业研发团队负责人展开“追问”:“研发投入占比多少?”“人才引育有哪些政策支持?”

  在无人机产业园,代表们了解了蓝天实验室建设运行和无人机产业发展情况,对安阳全力推动低空经济蝶变升级打造出的低空经济安阳品牌予以赞扬。“目前我们已形成涵盖研发、生产、测试、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构建低空智联新基建。”园区负责人的介绍让代表们兴致盎然,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现场交流合作可能性。

  从“议事”到“办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在北关区灯塔路街道办事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一本本厚重的议事台账吸引了代表们的目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增设社区养老服务点”“规范菜市场经营秩序”,每一项议题后都清晰记录着提议人、协商过程、解决结果和群众满意度评分,不少页面还贴着居民的手写感谢信。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安阳把它落到了社区议事的每一个环节,让群众从民主实践中得到实惠。”代表们感慨道,并仔细询问了议事议题筛选机制、协商主体构成等细节,认为这种“收集民意—民主协商—办理落实—满意度评价”的闭环模式,接地气、有温度,为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寻根”到“铸魂”:文化传承与精神洗礼的双重收获

  在殷墟博物馆,代表们站在车马坑前,聆听3000多年前殷商文明的回响;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从甲骨文到简体汉字的演变历程,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在曹操高陵,考古发掘的文物实物,还原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每到一处,代表们都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询问,在触摸历史中增强文化自信。

  此次视察的重头戏,是走进红旗渠这片红色热土。当代表们登上红旗渠青年洞观景台,看到悬崖峭壁上人工开凿的“天河”蜿蜒曲折,无不震撼动容。红旗渠纪念馆内,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破旧工具、一个个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在“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展区,从过去的贫困县到如今的产业新城,安阳传承红旗渠精神推动发展的实践成果,让代表们深受触动。

  三天的视察行程紧凑而充实,安阳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深深触动了每一位代表。代表们一致认为,此次安阳之行不仅是一次视察调研,更是一次学习取经、精神补钙。安阳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大家表示,将把安阳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带回去,多建有用之言、多谋创新之举、多献务实之策,推动两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携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