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8年 12月 28日在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市农业局(畜牧局)局长朱丽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务会 2018年工作安排和要求,受市政府委托,现就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都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相关部门在市人大的有力支持和监督下,严格按照《安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五大工程”建设,对涉及重点工作都成立了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具体措施,履职尽责,齐抓共管,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截止 2017年底,全市一产增加值 141.75亿元,较上年增长 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828元,增长 8.2%;三次产业结构为 7:49.8:43.2。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 193万亩,粮食总产 214.98万吨。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 10个,集群销售总收入达到 302亿元。建成现代农业园区 165个,园区面积 85.5万亩。全年蔬菜种植(复种)面积 98万余亩,蔬菜总产 370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22.46万吨、12.92万吨、3.54万吨。“三品一标”认证 214个,农产品质量持续向好。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增长,达到84.2%。(一)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全面推行良种、良法、良田、良农、良策、良业“六良”配套,加强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确保了我市粮食生产质量与效益稳定提升。从 2012年 -2017年底,全市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等各类项目资金 20.7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 193万亩,占规划面积的96.5%,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为我市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高标准粮田区亩均粮食产能基本达到吨粮,广润坡、张龙等高产示范区达到吨半粮。2018年,安阳市农业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先进单位。
(二)深入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紧急抓住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好机遇,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优粮、扩经、壮特色”的思路,突出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草畜等“四优”产业发展,大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优质强筋小麦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制定下发了《安阳市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2018—2020年)》,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谋划、科学规划、深入推进,形成了更浓厚的发展氛围。全市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形成了“广源模式”,得到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 2年组织举办了“河南·安阳优质强筋小麦产销对接推进会”,中粮集团、五得利、今麦郎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与我市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每斤较普通小麦高出 0.15元左右,实现了优质优价。据农业部门统计,2018年全市秋作物播种总面积 414.3万亩,其中玉米播种 210万亩,较去年减少 28.6万亩;花生、红薯、大豆、谷子等小杂粮、蔬菜瓜果、油葵、药材等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我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更加优化,市场适销的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有所提升。以汤阴县国家试点县为抓手,积极推进粮改饲工作,2017年完成收贮 4.5万吨。今年,特别加大了城市周边重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力度,明确了构建“两环 (内、外两个绕城绿色生态农业经济环 )、一带 (高效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带 )”的总体布局,目前,各地已经掀起结构调整高潮。到年底,初步在安阳市城区周边初步形成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建设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绿色生态农业经济产业区。
(三)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基本要求,着力培育发展链条完整、带动有力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打造了众品生猪、永达肉鸡等 10个省级产业化集群、泰丰速冻食品等 8个市级产业化集群,集群年销售收入 302亿元。加快基地标准化建设,为集群健康发展提供原料保障,形成 2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百万亩瓜菜菌基地和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成“一村一品”专业乡镇 9个,专业村 32个。林州市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内黄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规模养殖水平达到 85%以上。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 103万亩,种苗花卉面积 3万亩。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汤阴县的建设水平全省领先,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组织参加全国农交会、农洽会、中国中部农博会,大力招商引资,宣传推介优质农产品,安阳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连续六年组织召开安阳市农业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推介农业项目 486个,项目总金额 533亿元,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农业。
(四)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工程,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按照“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全市每年新扩建现代农业园区 30个以上,总数达到 165个;总面积达到 88.5万亩。同时,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制定了《安阳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拓展园区功能,有效保障了“菜篮子”市场供应,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观光的新去处,为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编制了《安阳市都市生态农业旅游宣传手册》,对全市都市生态农业园区进行宣传推介,收到良好效果。
(五)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工程,着力构建现代经营体系。加快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造就我市专业化、职业化农业生产队伍,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4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4181个,家庭农场 1032家。大力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完成了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探索托管、代管新模式,全市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 50%以上,年均增长 5个百分点。以人大重点建议办理为契机,开展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我市航空植保统防统治的市场化运作。2017年组织植保无人机400余架,对全市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内 122万亩小麦开展航空植保统防统治,2018年,开展“千人千机会战安阳”活动,组织千架植保无人机对全市 180余万亩小麦主要病虫害进行航空植保统防统治。农业部两年三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先进经验和做法,《农民日报》以《安阳百万亩小麦飞防开全国先河》为题,对我市百万亩飞防进行专题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省电视台等媒体均相继进行了报道。创建 6个特色区域站,坚持公益性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生产服务模式,为农业、畜牧发展提供全面技术服务,农企共建成效显著。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行动,在全市建立1770个益农信息社,覆盖全市 80%行政村,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农业信息化水平。
(六)大力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2016年以来年均减少农药使用量 56.6吨,年均下降 17%左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累计 1076万亩,亩节约不合理化肥使用量 (折纯 )1.7-1.9公斤,累计节约化肥(折纯)7344吨。航空植保经组织专家跟踪调查评估,较农民自己防治,航空植保防治效果平均提高 12.41个百分点,全市平均亩用药量减少 29.89%,有利于保护天敌,农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综合施策,全面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大力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完成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分与调整;2017年全市关闭搬迁禁养区规模养殖场 134家,今年已全部完成 55家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整治任务,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 91.36%,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6.14%,超额完成省定、市定目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造林增绿,积极构建完整的生态廊道绿化网络,大力实施城市区、西部山区、东部平原区三大林业生态区建设,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 266.8万亩,森林面积达到 1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太行山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
(七)坚持产、管结合,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市人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专题询问为契机,扎实开展了“百日攻坚”集中活动,把完善监管、检测、标准化、可追溯体系,建立齐抓共管机制作为攻坚重点,通过“百日攻坚”,基本建立了全市农畜产品监管体系,达到了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的“四有”目标,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统领,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市农资市场秩序良好,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假冒伪劣农资案件及恶性坑农害农事件。内黄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汤阴县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建成内黄花生、内黄尖椒、汤阴肉鸡 3家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 1个(内黄县,10万亩),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场 5家;创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28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8个,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80个。
(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装备支撑保障水平。启动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培育工作,建立了汤阴县农业科技园区、安阳县马鞍山农业科技园区、内黄县农业科技园区等 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0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25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支持农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持续升级能力,承担了 18项省级农业科研项目、31项市农业科研项目。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我市共有涉农省级战略联盟 2家,市级战略联盟 3家。积极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积极打造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依托中棉所、农科院和安阳工学院食品学院科技优势,打造平台,培养人才。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创建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我市共有涉农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46家、省级涉农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5家。工程中心的组建,为推动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及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农科院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科技的重大需求,选育和引进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效益型和创新驱动型的优秀品种。如在小麦育种方面,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安麦 1241”,在 267个全国参试品系中排名第一,较对照周麦 18增产 11.36%,增产幅度非常罕见。在谷子育种方面,选育的“豫谷 18”,为全国唯一通过国家华北夏谷区、东北春谷区、西北春谷区三大区域鉴定的谷子品种,具有亩产 600公斤以上的生产能力,使我国谷子高产育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部领导称赞为“谷子界的郑单 958”。截止 2017年底,全市科技贡献率为54%。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达到 84.2%,近 3年年均增长 2个百分点,小麦、玉米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 98.8%、86.5%。截止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 11705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 11772台,粮食烘干机、畜牧养殖机械、农用航空器等机械保有量稳中有升,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市农机总动力达 272.3万千瓦。农机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试验示范推广农用航空器、移动式喷灌机、玉米茎穗兼收机等新型机具,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为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支持、金融保险税收支持、用地用电保障、表彰奖励等方面,提出了 22条支持措施,3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取得较好效果。
优先保证农业投入,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政策,2015-2017年全市农林水支出分别是 24.82亿、25.83亿、27.93亿 ,年均增长率6.3%。2018年上半年农林水支出 15.52亿。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市级财政对现代农业重点工作、重点环节的支持,如 2016年,市财政安排资金 2000万元,对现代农业工作进行奖补。加大对航空植保的支持力度,2017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1000万元,2018已支出财政资金 500万元,通过财政扶持、社会统筹、群众广泛参与等措施,已成为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的一大亮点。今年,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周边重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按照《安阳市城市周边重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方案》规定标准给予奖补。
连续六年组织召开安阳市农业项目推介洽谈会,通过农业项目推介会我市金融部门对我市 4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累计授信 13.4亿元,有效的帮助集群内的龙头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
每年以市委、市政府或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对为全市“五大工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单位给予保障。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如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不平衡,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不平衡,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利益联结不充分等等。二是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灾害性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产生极大影响,农业保险赔偿太低。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够高。龙头企业少,规模偏小;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除汤阴、内黄外,其他建设滞后,建设水平低。四是畜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受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影响,对我市畜禽生产产生一定影响,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要以这次人大常务会听取和审议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情为契机,深入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全面落实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力度,调优结构突出特色,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保障安全提升品质,延伸链条促进融合,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快推进城市周边重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在重点地区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认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搞好农业环境整治,推进化肥农药双减技术,确保农产品更安全、更绿色。
(二)加快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8年全面完成全市高标准粮田 200万亩的规划建设任务,在高标准粮田建成区,着力做好耕地地力提升工作。充分发挥省绿色高产创建项目作用,在安阳县、汤阴县建设 10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开展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推进专种专收专管专储专加工,确保优质优价。通过社会化服务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进程。
(三)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健全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利益联结,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托管、代管、联耕联种等新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8年全市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达到55%。
(五)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支持,强化支撑能力建设。要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合作,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加快科技推广,加快成果转化。
(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依法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当前要重点抓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完善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加大疫病流行学调查和监测力度,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和调运监管,积极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