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掌握全市现代农业建设进展情况,按照市人大常委会 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下旬和 11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靳东风,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在市政府副市长刘建发和市委农工办、市农业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到林州市、滑县、内黄县、汤阴县、安阳县和殷都区进行了视察。视察组深入到田间地头、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实地察看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详细了解目前的发展形势,认真听取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汇报,积极征求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根据视察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市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以来,各级各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新举措,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取得明显突破,专项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一)科学谋篇布局,明确任务系统推进。2013年,针对全市传统农业发展实际,存在的瓶颈和问题,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我市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将此目标确立为全市五大发展定位之一,进行了全面部署推进。市政府出台了《安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方案》,确定了2013—2015,以及到 202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产业集群壮大、经营体系创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业生态保护”五大工程的具体抓手和载体,明确了各阶段重点建设任务。同时,根据总体规划和建设任务,制定了“高标准粮田、都市生态农业、城市近郊林业、现代畜牧产业、城乡水系建设”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成立各个专项组织具体推进。通过工作的项目化组织实施,构建了责任明确、层次分明的工作推进体系,切实增强了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
(二)强化机制引导,夯实建设推进保障。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夯实动能保障。市政府每年都对现代农业“五大工程”项目进行谋划,制定工作推进台账,切实增强建设的支撑性。连续 6年组织召开现代农业“银企科企农企对接会”,先后推介项目 486个 533亿元,对 43家农业龙头企业累计授信 13.4亿元,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切实增强了发展动力。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突破口,对涉农部门分散资金有机整合,进一步放大了财政支农效应。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夯实要素保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用地、用电,以及绿色生态等方面,提出了 22条具体支持措施。2015-2017年全市农林水支出分别是 24.82亿、25.83亿、27.93亿 ,年均增长6.3%。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夯实激励保障。积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出台了《安阳市现代农业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对重点任务实施台账式管理、现场会推进、观摩会评比。对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取得突出成效的先进县市区、乡镇和单位给予表彰,切实把涉农县(市、区)、部门和乡镇的工作摆布和精力统一到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上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落实见效。
(三)主要目标超额完成,层次质量明显提升。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主要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农业农民收入大幅增加。2017年,全市一产增加值 141.75亿元,较上年增长 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828元,较 2012年 8618元增长 72%。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省级集群从 3个增加到 10个,销售总收入从 150亿元增加到 30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408家,畜牧产值占比达到 30%以上,粮油加工转化率达到 80%。农业布局明显优化。高标准粮田面积从 32.4万亩增加到 200万亩,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220万吨左右;全市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设施农业面积从 2012年的 46万亩、20万亩,增加到 83.3万亩和 26.3万亩。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 50%以上,主要农作物农机化水平达到 84.2%。农业生态建设有效推进,生态循环农业每年增加 5万亩左右,总面积达到 50万亩,农产品质量持续向好。
(四)“五大工程”推进成效明显,转型升级亮点纷呈
一是坚持稳粮优化并举,农业布局结构实现明显突破。坚持“一张蓝图”规划推进、“一套管护机制”统一服务、“一套集成技术”全面推广,200万亩高标准粮田超过全市常年粮食面积的一半以上,平均亩产超过周边区域的 20%,成为我市粮食产能的主要承载区,高效模式的示范区。围绕种养业“四优四化”调整,积极推进了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草畜等“四优”产业发展,种养业向高效化、规模化明显转型,基本建成了“200万亩高标准粮田,100万亩高效蔬菜,100万亩特色经济林,50万亩生态农产品,50万吨优质畜产品”五大农产品基地。
二是坚持集群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明显突破。不断放大主产区规模集聚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企业集团到安投资。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面品、肉类加工、油脂、有机农产品等八大主导产业链,创建了众品生猪、永达肉鸡、泰丰速冻食品等 18个省、市农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较 2012年实现翻番。全达种禽、贞德有机、内黄果蔬贸易城,成功在新三板上市。汤阴县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中国食品工业名县”。林州市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称号。
三是坚持园区示范引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实现明显突破。围绕把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先进要素集聚的农业经济综合体、农业转型的引领区、科技集成的先导区、生态文明的体验区,每年新建扩建园区 30个,总数达到 165个,面积较 2012年翻倍,初步形成了内黄繁阳都市生态、汤河湿地、小南海百里长廊等 7大综合示范园,恒大农庄、林海生态、青州花卉等 16个主导产业示范园、123个特色农业园。深度挖掘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多方面功能,形成了“两圈两岭三区三带”的都市生态农业布局,不仅保证了群众菜篮子供应,更加满足了广大群众亲近自然、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文明的需求。安阳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黄县被评为全国设施蔬菜基地县。
四是坚持规范提升同步,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实现明显突破。稳妥推进土地确权,发展多元化土地流转、托管模式,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4181个、1032家,规模经营比重年均增长 5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流通融合,实施了内黄果蔬商贸城、供销社新网工程、正大电子商务园、阿里农淘网等骨干工程,农产品大流通在周边地市处于领先地位。建成 1770个益农信息社,信息进村入户覆盖全市 80%行政村。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3家,省级涉农工程技术中心 5家。农科院承担 18项省级农业科研项目,“安麦 1241”、“豫谷 18”在全国处于领先。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农用航空器、移动式喷灌机、玉米茎穗兼收机等新型机具得到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较 2012年增加 10个百分点。
五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明显突破。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2016年以来,年均减少农药使用量 56.6吨,年均下降 17%左右;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累计达到 1076万亩,亩节约不合理化肥使用量(折纯 )1.7-1.9公斤。积极发展航空植保绿色飞防,高标准粮田统防统治基本实现全覆盖,防治效果提高15%,农药使用量减少30%。农业部两年三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攻坚”集中活动,基本建立了全市农畜产品监管体系,达到了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的“四有”目标。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 28个,省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 88个,无公害畜产品企业认证 13家,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 86.14%。内黄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汤阴肉鸡、内黄花生、内黄尖椒创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三品一标”认证从 152个增加到 214个。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 26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18%,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太行山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城乡水系“三引工程”成效显著,全市每年新增 2.3亿立方米生态供水,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视察组对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查找出一些不足与问题:
一是农产品供给种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全市主要农产品仍然存在“优的不多、多的不优”,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全市种养业结构调整。
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需要进一步延伸。中高端供给不足、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主导产业加工集聚度、品牌知名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是现代农业园区和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存在布局散、档次低的问题,示范带动能力,创意功能挖掘和生态休闲观光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是农业经营体系创新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市场联结对接不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上需要加快速度,农业金融等要素支撑能力不够,农业保险等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够健全。
五是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还存在不足,与群众需求和市场要求不相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收紧,农业生态环境整治需要加大力度;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化技术、互联网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大推广应用。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定现代农业示范市的建设方向。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是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的重要支撑。市委在十一次党代会、十一届四次全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议中,多次明确现代农业示范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把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目标叫响,强化工作导向,夯实项目支撑,保持推进力度,不断加快我市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要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五大工程”为抓手,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动全市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我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着眼提升竞争力,大力提升全市农产品生产层次。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和方向,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种养,不断优化我市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要着眼于农业初级产品的优化提升,大力推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抓好设施蔬菜、大豆、小杂粮、薯类等名特优新品种推广,提升我市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层次。要着眼于后续加工产品的优化提升,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加工、绿色加工,积极打造高端品牌,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引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种类的优化,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三)加大生产环节监管,大力提升全市农业绿色化水平。产出更多的绿色农产品、优质农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农业部门要围绕农业绿色化、优质化,不断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切实改变传统“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着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完善,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要抓好节约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和绿色有机生产模式,积极发展“三品一标”,把安全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打造成为安阳农产品的品牌和特色。
(四)加快“六次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全市农业融合化水平。要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力度,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和都市生态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建设一批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康养基地,不断丰富群众“菜篮子”供给种类、品种,满足广大群众对农业的多元需求。要加快农业经营要素的联动,进一步规范完善农业合作社和各类农产品专业协会,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把广大农民有机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地块有机整合起来,把生产与市场有机联结起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要大力发展合作生产和订单农业,切实避免农民盲目跟风,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
(五)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提升全市农业智能化水平。要围绕蔬菜瓜果等立体高效农业的提升,加快推进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值。要大力推进流通体系的智能化,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好内黄果蔬贸易城等大型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作用,不断适应农业电商的发展需要。要大力推进管理服务的智能化,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加快全市“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建立全市主要农作物、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的现代化信息监控体系,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为优化全市农产品结构,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2018年 12月28日
安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18年 12月 28日至 2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农业局(畜牧局)局长朱丽英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我市自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以来,各级各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新举措,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取得明显突破,专项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农产品供给种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需要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园区和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经营体系创新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还存在不足,与群众需求和市场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定现代农业示范市的建设方向。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是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的重要支撑。市委在十一次党代会、十一届四次全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议中,多次明确现代农业示范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把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目标叫响,强化工作导向,夯实项目支撑,保持推进力度,不断加快我市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要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五大工程”为抓手,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动全市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我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着眼提升竞争力,大力提升全市农产品生产层次。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和方向,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种养,不断优化我市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要着眼于农业初级产品的优化提升,大力推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抓好设施蔬菜、大豆、小杂粮、薯类等名特优新品种推广,提升我市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层次。要着眼于后续加工产品的优化提升,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加工、绿色加工,积极打造高端品牌,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引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种类的优化,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三、加大生产环节监管力度,大力提升全市农业绿色化水平。产出更多的绿色农产品、优质农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农业部门要围绕农业绿色化、优质化,不断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切实改变传统“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着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完善,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要抓好节约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和绿色有机生产模式,积极发展“三品一标”,把安全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打造成为安阳农产品的品牌和特色。
四、加快“六次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全市农业融合化水平。要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力度,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和都市生态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建设一批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康养基地,不断丰富群众“菜篮子”供给种类、品种,满足广大群众对农业的多元需求。要加快农业经营要素的联动,进一步规范完善农业合作社和各类农产品专业协会,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把广大农民有机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地块有机整合起来,把生产与市场有机联结起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要大力发展合作生产和订单农业,切实避免农民盲目跟风,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
五、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提升全市农业智能化水平。要围绕蔬菜瓜果等立体高效农业的提升,加快推进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值。要大力推进流通体系的智能化,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好内黄果蔬贸易城等大型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作用,不断适应农业电商的发展需要。要大力推进管理服务的智能化,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加快全市“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建立全市主要农作物、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的现代化信息监控体系,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为优化全市农产品结构,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按照《监督法》及《安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处理办法》相关规定,请市政府认真研究处理以上审议意见,并在三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整改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意见的督办工作。
安阳市人大常委会 2019年1月 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