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委做出了打造文化旅游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社会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深入了解进展情况,8月份以来,市人大民侨外工委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次调研。12月份,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玲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委员,深入到文峰区、汤阴县、殷都区、林州市等县(市)区,对历史文化科技园、羑里城、殷墟、曹操高陵,以及中华古板栗园、石板岩特色风情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等十几个旅游景区和项目建设现场,进行了实地视察,详细了解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视察组对全市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座谈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意见和建议。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旅游发展主要成绩和特点
(一)量质齐升,旅游发展层次不断提高。全市旅游总量不断攀登历史新高,国内游客人数、接待入境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三项指标连续 5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入境游客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今年 1-11月份,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5131.3万人次,同比增长 15.89%;旅游总收入 504.06亿元,同比增长21.37%。同时,紧紧围绕景区提档升级,接待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并获得上级奖补资金730万元。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35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成为 5A级景区;长春观、五龙洞、万宝山、袁林,以及中华古板栗园先后创建成为3A、4A级景区。全面启动了旅游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完成新建、改扩建 59座。3家旅游景区被评为优秀智慧景区建设单位,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载体丰富,旅游新业态发展形势喜人。各级旅游部门,依托我市特色资源,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研学旅游、低空旅游等业态创新。一是研学旅游成为国内外的标杆。编制发行了国内首本《研学游手册》,推出了“红旗渠精神进高校”“安阳文化校园行”、“世界大同文明安阳”2018国际学子成人礼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联盟大会。安阳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十大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红旗渠风景区被命名为“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红旗渠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遗址、岳飞庙先后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台办将羑里城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8年仅学校组织的大型研学团队就达到 110万人次,中央电视台、教育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对我市研学旅游发展进行了报道。二是低空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到我市参加飞行体验和空中游览项目的人数达 33000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近20%。以红旗渠精神为主要支撑的红色培训达到 40万人次,形成各类红色旅游培训机构 120多家。
(三)推介精准,塑造了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旅游部门充分发掘我市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充足的优势,在周易文化、汉字文化、殷墟甲骨文文化等方面,积极搭建国字号平台,提升了我市旅游品牌知名度,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出贡献。创新实施了“红旗渠畔甲骨情”“把美丽安阳寄出去”、“精忠报国”忠诚卫士免费游等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深挖了空白市场。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城市市长峰会,开展“欧亚新丝路自驾友谊之旅 ·安阳行”、韩国万人游安阳、国际留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国际旅游知名度。加大在央视“新闻 30分”、“朝闻天下”、“海峡两岸”等节目的精准投放,强化了市旅游形象展示和重点景区推介,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收益。
(四)后劲十足,成功引进实施了一批大型旅游项目。狠抓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加大与华强集团、国旅集团、岭南园林、东方资产管理等投资企业的对接力度,成功引进了安阳历史文化科技园、国旅安阳城、曹操高陵大遗址文化公园等一批名气高、体量大、补短板的项目,全面推进资源大市向产业强市转变,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旅游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和问题。
一是个别县区思想认识不够。通过调研视察来看,个别县区的干部群众对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定位,思想认识程度不够,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缺乏统一规划部署,没有统一协调机制,存在资源条块分割的问题,没有形成齐心协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一些地方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传承利用做的不够,影响了安阳旅游形象。
二是品牌开发挖掘度还需要加强。一些景区建设水平档次不高,吸引力不足,缺乏在全国全世界震撼性、标志性的精品旅游项目。旅游相关产品开发不够,缺乏体现古都安阳历史文化特色的餐饮、娱乐、纪念品。商务游、休闲游、健身游、康养游、研学游、探险游、体验游、亲子游等新兴旅游业态,需要加大提升力度;特色民俗文化挖掘、节庆品牌打造、演艺节目需要加大挖掘开发;反季节旅游项目,以及游客互动、可参与性的消费项目相对匮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还存在较大短板。全市旅游大通道还没有完全形成,铁路、高速等主要节点与景区之间的路况、沿途生态绿化和环境,以及旅游公共交通还存在很大薄弱环节。一些农家乐、民俗客栈档次不高,接待水平低下。一些县区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应急消防疏散等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备,大规模接待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旅游旺季需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四是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旅游企业单兵作战、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产业发展缺乏龙头引领,缺少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较大大规模的旅游综合体,旅游企业整体规模及市场影响力较小,竞争能力不强,内在潜力释放不充分。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信心决心。我市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历史文化旅游、山水旅游、休闲旅游等发展潜力巨大。市委提出了“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文化精品和旅游产品叫响全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的明确要求,确立了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目标。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站在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的高度,强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加强部门联动协作,下大力气、下真功夫,把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二)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不断增添产业发展后劲。一要围绕我市殷墟甲骨文文化、羑里城周易文化、岳飞庙精忠报国精神、曹操高陵三国文化、二帝陵人文始祖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龙安区、殷都区生态休闲资源,林州太行山水资源,高标准策划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打造海内外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切实提升我市旅游的知名度。二要进一步突出全域旅游理念,发挥好旅游产业的贯通融合功能。全局性谋划、全方位推进、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把旅游业融入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以及生态建设之中,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品牌来建设经营。三要抓好常年旅游项目开发,积极推进历史文化科技园等温泉、冰雪、主题公园和低空飞行等项目的实施,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和旅客的娱乐休闲需要,实现全年旅游不断线,全产业链开发不断档。四要加快“旅游 +”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挖掘我市都市生态农业、公园湿地、森林生态等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农业体验、运动休闲、美丽乡村等融合型旅游业态的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基础配套,补齐旅游产业发展短板。要全面优化旅游景区服务功能,完善休憩设施、无障碍设施、信息化服务等基础配套,有效整合开发景区周边酒店等旅游要素,打造“15分钟”旅游服务圈。要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大通道建设,改善城市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增设景区直通车线路,打造一小时都市休闲旅游圈。要积极助推餐饮住宿行业升级改造,打造一批结构、档次合理的特色文化酒店和精品民宿集群,展示安阳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推介,叫响安阳旅游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多种载体,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我市旅游特色优势和发展动态。要认真研究重点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细分、细化,加大对重点节点城市的宣传力度,培育重要旅游客源地。要将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动态营销、创意营销、联动营销等有机结合,建立多层次的旅游营销网络,加大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安阳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市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
2018年 12月 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