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

时间:2021-11-11

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审议意见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10月30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充分肯定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有待转变,政务服务不到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的审议意见。审议意见客观、全面、具体,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持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指明了方向。市政府对整改落实情况高度重视,市长袁家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伟分别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责成市发展改革委牵头,逐条研究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现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统筹推进机制方面

  《审议意见》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坚持“一盘棋”谋划;加强市级与区县上下联动、市级部门之间横向协同;积极挖掘“放管服”改革的正面典型,对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及时曝光,营造浓厚的优化营商环境氛围。针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我市建立健全了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将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细化为综合协调组、改革研究组、日常评测组、督导督查组、宣传报道组等5个功能组,建立了市营商环境“季通报”、特邀监督员等13项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截至目前,已落实市营商环境季通报3次,制定了《安阳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任务清单》《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等339项任务清单,对我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二)强化部门联动。建立了市25个一级指标工作专班和市领导分包指标制度,细化了84个二级指标配合单位分工,明确了各县(市、区)、市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业务科长和联系人,建立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一级指标工作群、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群、县(市、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群等3个微信工作群,强化市级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组织市一级指标牵头单位分系统对全市各县(市、区)相关单位进行省营商环境评价填报培训和业务指导,提前准备省2021年营商环境评价所需的相关佐证材料。

  (三)狠抓宣传报道。印发了《安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报道方案》,在安阳日报和安阳广播电视台开设了“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子栏目。组织安阳日报社、安阳广播电视台及所属新媒体开展集中采访活动,对各县(市、区)、市有关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实地采访,挖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涌现的典型事迹,讲述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活故事,采写一批有“温度”的稿件,切实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截至2020年12月底,在《河南日报》《安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刊发介绍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稿件70余篇。

  二、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

  《审议意见》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要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完善“一网通办”的软硬件设施,科学布置办事大厅,重视公共安全;严肃整治“庸懒散慢”,克服“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问题。针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我市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涉及“工改”的20多个部门全部入驻市民之家集中办公,由一窗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建立了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对中介服务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50个工作日的改革目标。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工作制,其中企业设立登记4小时以内,印章刻制2小时以内,初次申领发票1小时以内办结。实现自然资源和规划、房产、税务三部门办证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了“一窗受理”联动机制和协调机制,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由平均22份减少至9份,一般业务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类登记由3天内压缩至1天内办结,查封、注销等7项登记业务1小时内办结。

  (二)完善政务服务大厅配套设施。我市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将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制定了《安阳市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办法(试行)》《安阳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完成了全市107个市直部门及相关单位、8个县(市、区)、114个乡镇(街道)、2523个村安阳市电子政务外网的覆盖工作,覆盖率达100%。截至目前,市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内网)已覆盖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共80余家单位。2020年,通过政府内网协同办公系统流转文件1328件,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短信通知14914条。建立了全市电子政务外网信息安全通报机制,构建覆盖市、县(市、区)、乡、村四级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对涉及出入境管理、车驾管、社保、不动产交易、住房公积金等29个单位的366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从2020年8月8日起,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提供周六延时服务,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市纪委监委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豫办〔2020〕23号)要求和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的贯彻落实意见,联合市委统战部、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召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座谈会,下发了《纾困惠企政策资料汇编》《安阳市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资料手册》,持续打造“五个环境”,即持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持续营造良好干事发展环境,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环境,持续打造法治保障环境,持续塑造诚信政商环境。严肃整治“慵懒散漫”行为,针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涉企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开展监督检查。

  三、关于进一步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方面

  《审议意见》提出,提高人才、金融、设施等要素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人才引进和奖励政策,提供人才创业创新支持;在制订环保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行各业,严防出现“一刀切”。针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编制了《安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发展规划》,把安阳打造成全国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先进城市、京津冀“2+26”城市群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创新示范区。着力精品钢及深加工产业。市政府组建成立了钢铁、焦化融合提升暨产业链延伸工作专班和安阳市精品钢及深加工产业推进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全市钢铁、焦化整合工作和精品钢及加工产业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几次赴沙钢总部对接沟通,就沙钢永兴牵头整合我市钢铁产能达成了广泛共识。目前沙钢永兴已与新普钢铁、汇鑫特钢、华诚博盛钢铁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待国家政策出台后即刻组织推动整合项目建设。

  (二)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强化银企对接,扩大信贷投放总量,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了“防控疫情金融保障服务”微信群,引导767家企业在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获得贷款33.99亿元,668家企业在信豫融平台注册获得授信64.02亿元,获得贷款14.21亿元。线下组织专项银企对接活动,以“春暖活动”为抓手,为1246家企业投放贷款212.68亿元,联合人行安阳市中心支行开展“百千万”行动,为1064家百千万名录库企业投放贷款87.35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29.79亿元,新增贷款257.78亿元,同比多增58.42亿元,创历史新高。对防疫重点企业进行排查走访、主动服务,为12家民营企业提供18笔央行专项再贷款2.63亿元,企业实际支付利率低至1%。2020年,企业无还本续贷贷款累放金额15.75亿元,较年初增幅145.33%;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中小微贷款76.18亿元,临时性延期付息1671万元,延期付息涉及贷款124户。

  (三)强化要素保障。2020年,我市社保助企“免减缓”政策全部顶格实施,100%执行到位。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对大型企业3项社保费减半征收;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困难、确实无力足额交纳社保费的参保企业,经批准可延长至疫情解除后补缴,对已缴费企业采取了先退后补的方式,2020年全市为参保企业减负达12.2亿元,惠及企业9098家、职工15万余人。每周一、三、五举办招聘会,为招工求职提供服务。利用智慧就业平台,搭建线上求职招聘平台。通过“智慧”平台发布就业信息,及时让求职者了解企业用工信息;汇集市内外信息,重点发布用工需求量大的地区用工信息。广泛收企业用工信息,依托“安阳人力资源网”、“安阳公共就业”微信平台、安阳市“就业E图”等信息手段召开“网上专场招聘洽谈会”,畅通信息渠道,缓解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招工难”“用工荒”问题。

  (四)实施差异化环保管控。积极推进绩效分级工作,2020年,全市被评为A级企业14家,B级企业48家,国家和省级绩效引领性企业19家。按照“39+13”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政策,对全市3940家涉气企业“一厂一策”细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评为A级、绩效引领和环保先进性的企业,实行自主减排;对评为B级的企业,按规定落实减排措施;对评为C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企业的,从严管控。对涉及民生、外贸、城市正常运转的64家企业,纳入保障类管控清单;对空气质量影响小的56家小微涉气企业纳入管控清单,降低管控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正常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累计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3776家,实现了“动态清零”。

  四、关于进一步打造法治政务环境方面

  《审议意见》提出,要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做好《安阳市政务服务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执法行为事中事后监督问责机制;做到“严执法”与“强服务”相结合,严格依法惩处阻挠项目建设、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推进《安阳市政务服务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成立了《安阳市政务服务管理条例》起草小组,并得到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指派专人指导我市政务服务立法工作。引入专家立法,与河南兴邺律师事务所签订《〈安阳市政务服务条例〉起草项目合同书》,先后收集包括法律、法规、规章、中央和地方文件169件,并整理分类汇编成册。先后到成都、重庆、济南、南京、徐州等先进省市学习考察调研。《安阳市政务服务管理条例(草案)》已起草完毕,向各县(市、区)、55家市直单位和10名市政府法律顾问等书面征求意见,并通过市政府网站等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针对意见和建议,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安阳市政务服务管理条例(草案)》已经市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落实依法行政“三项制度”。印发《安阳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本级行政执法主体(第一批)的通知》(安法政办〔2020〕68号),对市本级行政执法主体进行了全面清理,共确认33个市级行政执法主体,并进行了公告。印发《安阳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立公开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和行政执法流程图工作的通知》(安法政办〔2020〕59号),梳理全市36家行政执法部门的罚没清单,共计3455条。按照《河南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和《安阳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规定开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确保应当报送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及时报送备案,杜绝不报、漏报、迟报等问题。

  (三)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我市积极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成立了安阳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度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的通知》(安双随机办〔2020〕3号),先后3次召开全市“双随机、一公开”推进会,组织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体旅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牵头开展双随机抽查活动,共抽查市场主体280户,涉及道路客运、网吧、学校食堂、新机动车市场、农资市场、危险化学品经营等领域,有序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工作。开展保健市场整治、烟草市场整治、“双打”等专项整治活动。2020年,在全省打击仿冒混淆行为专项执法活动中,我市办案数量居全省首位。

  五、关于进一步实施培优育强行动方面

  《审议意见》提出,要持续深入开展关爱企业家“八大员”行动、“千员帮千企”活动,大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和企业家队伍;采取差异化举措,加强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制定完善行业标准,引导企业更新管理理念、完善运行机制。针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市分行业培育遴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重点培育,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6家,其中2家企业顺利通过2020年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推动建立安阳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工作专班管理制度,加强重点企业服务力量。2020年,我市共分三批推荐78家企业申报高企,通过认定70家,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9年的114家增长到152家。注重梯度培育,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2020年累计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2家,“中原无人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翔宇康复众创空间”成为我市首批省级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5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12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完成推荐林州863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二)做好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享受专项再贷款优惠政策的通知》(安财金〔2020〕1号),建立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对名单内企业实施优惠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我市2家企业列入了工信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14家企业列入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名单,发放贷款2.4亿元,企业获得贴息资金280.45万元;为企业争取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2763万元;我市6家企业入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2020年度“育鹰计划”(第二批)项目名单,意向合作金额5.1亿元。河南光远高性能低介电电子纱生产线项目、安阳铁路器材年产5000万件轨道扣件自动化升级项目等四个项目获得省2021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家863红旗渠科技产业园、安阳市双创科技中心获得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奖补资金60万元,内黄县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84万元。5家企业的智能车间项目和1家企业的智能工厂项目分别获得奖励资金50万元和100万元;2家企业项目入选省工业(行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名单,一次性奖补1000万元。

  (三)营造尊重企业家环境。实施关爱企业家“八大员”行动计划,逐项推动各责任单位落实兑现关爱企业家“八大员”行动计划各项政策承诺,为企业家提供贴心服务,提升企业家社会地位。组织评选出年度“十大功勋企业家”“外贸十强企业家”“十佳成长型企业家”30名。筹备“新时代洹水儒商—出彩安阳人”颁奖盛典。协调推动企业家绿色通道建设顺利投入试运行,择优筛选优秀企业家享受企业家绿色通道优质快捷服务。市纪委监委、市工商联召开“守法诚信、廉洁自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座谈会,与企业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

  六、进一步加大问责问效力度方面

  《审议意见》提出,要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开展我市的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形成“评价—发现问题—任务清单—整改落实—继续评价”的工作闭环;全面落实评价结果“三挂钩”奖惩措施,对落实不力、敷衍塞责、未按时限完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针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推进省市营商环境评价整改工作。根据《2019年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的我市25个一级指标存在的45个问题,起草了《安阳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整改提升方案》,明确各指标的整改提升目标、措施,建立了《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整改提升工作台账》,每月定期通报市有关单位工作进度。召开营商环境整改提升工作推进会,对在省评价中排名落后的7个指标,牵头单位的分管领导分别在大会上进行表态发言,介绍整改提升进度,提出整改目标。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签订协议,对我市各县(市、区)、市有关单位的2020年发展环境工作进行评价排名,目前已完成企业问卷调查工作。

  (二)强化督查督导。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督查督导。2020年,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共办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事项91件,其中涉及营商环境方面的批示事项45件。将安阳东站“企业家驿站”开通运行纳入督查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每半月开展一次现场督查,积极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20年12月31日,安阳东站“企业家驿站”正式投入运行,方便了广大企业家出行。此外,并督办了全丰公司意见建议落实、27个重点观摩项目进展、16个重点工作专班工作开展情况等涉及营商环境的事项,回应企业诉求,确保反映问题圆满解决。

  (三)严格奖惩兑现。我市出台了《中共安阳市委办公室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三挂钩”奖惩办法(试行)的通知》(安办〔2021〕1号),将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纳入各县(市、区)、红旗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并与市一级指标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资金、评选树优和干部考核“三挂钩”。

  在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同时,我们也深切认识到,我市目前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新旧动能转换较慢;环保管控压力较大,特别是随着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趋紧,短期内我市稳增长与治污染、保态势与优结构的统筹较为困难;“一网通办”尚未完全实现;全市上下联动的机制还有待加强,营商环境整体基础有待提升等问题。

  下一步,市政府将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帮助支持下,坚持营商环境评价和建设两手抓,打好系列“组合拳”,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抓好评价整改,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