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时间:2022-12-28

  ——写在“关于加快发展乡村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议案结案之际


  ◎ 冯学军 刘文涛 梁家豪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截至2022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367万亩、优质小麦133万亩、鲜食玉米35万亩、优质红薯13.22万亩、优质谷子11.34万亩,瓜菜面积132万亩;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乡村旅游收入超10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3.7元,较2019年增长了14.5%。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在种植结构、产业加工、文化旅游等方面得到了全面优化和提升。这一切都与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快发展乡村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议案”的提出与办理密切相关。

  人民出卷,凝聚民意议案诞生

  “安阳是一个农业大市,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培育乡村区域特色产业来带动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领衔提议代表刘翠霞回想起议案提出的初衷,仍然记忆犹新。随着安阳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农民收入虽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增收速度逐渐变得缓慢。打破农民增收瓶颈,让农民的腰包能够鼓起来,早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已经成了一届人大代表的共同期盼。

  为了推动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2019年2月,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刘翠霞等10名代表联合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议案”。议案经大会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后,交由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以下简称“农委”)负责审理督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农委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审理意见报告,明确了议案结案的5个结案标准:一是要明确组织机构,建立科学推进机制;二是要制定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区域发展定位;三是要制定支持政策,形成精准支持合力;四是要明确运营管理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五是要形成阶段性成果,示范带动成效显著。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立案交由市政府办理。

  合力答卷,强力推进产业发展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议案立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密切关注、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落实有力,合力推动安阳乡村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全过程督办

  议案交办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议案办理情况,先后组织开展调研8次,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10余次,对议案办理工作进行了全过程督办。其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徐家平带队调研农村产业发展情况6次,听取专项汇报3次。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其他成员在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都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作为重点。

  市人大农委主任委员冯学军介绍,在议案交办将近4年的时间里,农委坚持每年都将其列为工作要点的重要工作日程,要求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每月上报议案办理工作情况。坚持不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明确指出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议案办理的意见和建议。

  202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国带队调研3次,听取专题汇报3次。11月18日,王建国副主任在前期充分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议案办理情况汇报会,听取了政府有关部门办理情况汇报,对办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议案办理基本达到结案标准,同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农委征求了议案领衔代表刘翠霞对议案办理情况的意见,刘翠霞代表对议案办理效果表示十分满意,同意结案。

  2022年11月28日,市人大农工委组织召开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专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市政府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和人大农委督办情况的报告。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标准办理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督办下,市政府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工信、科技、商务等十个部门为成员的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能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具体抓、各县(市、区)共同抓”的工作机制。先后7次到滑县八里营乡与议案代表进行对接,征求意见建议,通报议案办理情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以更清晰的规划作引领。制定了《关于加快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近、中、远期发展目标,明确了区域特色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加快发展优质粮油、优质果蔬、优质中药材、优质草畜、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 7 大区域特色产业重大任务,努力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以更有力的政策增动能。将产业规模、产量、产值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评内容,制定出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一系列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各县(市、区)不断加大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有利于加快推进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以更充足的资金强保障。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2019 年以来,全市用于产业发展的各类财政资金 15.2亿元,重点支持优质小麦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强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

  ——以更专业的团队做指导。成立了农技推广、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水产养殖等 11 个农业专家服务组,组建了由 240 名农技人员参加的特色产业技术服务队,为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无缝对接服务和精准技术指导。

  ——以更鲜明的品牌促发展。充分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先后培育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有效提升了安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全市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10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138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分别较2019年增加79个、110个、5个,成功打造了林州菊花、内黄花生、汤阴北艾、八里营甜瓜、韩陵西红柿等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

  ——以更安全的发展增信心。探索创新产业发展信贷金融产品和保险服务,先后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发行、中原银行、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提高保险业服务能力。

  ——以更宽广的平台助销售。加快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河南省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专项行动”,推荐林州绿健农业、安阳九头仙艾业、河南凤珍农业、安阳双强豆制品、龙安区亿天米业、滑县禾生金合作社、林州万盛家庭农场等18家经营主体85个产品入驻农购网、河南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展示展销各类优质农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530万元;组织推选道口烧鸡、内黄辣椒酱、林州小米、汤阴艾草等20多个农产品入驻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销售收入190万元。

  ——以更创新的模式搞运营。创新产业运营模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广了林州市茶店镇“支部+基地+农户”、汤阴县伏道镇“公司+基地+农户”、安阳县韩陵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殷都区都里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运营模式,助力农户增收致富。2022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6家、家庭农场2957家、农民合作社9660家,分别较2019年增加9家、653家、900家,带动农户65万户。

  圆满交卷,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议案办理以来,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完善政策保障、强化工作举措等,安阳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同意该议案结案。

  产业布局基本成形。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安阳形成了以滑县、安阳县、汤阴县为主的优质小麦产业,以林州市、龙安区、殷都区西部丘陵山区为主的特色杂粮产业,以内黄县城关、滑县白道口为主的优质花生产业,以林州市茶店、汤阴县伏道、滑县牛屯为主的优质中药材产业,以汤阴县白营、殷都区安丰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内黄县、滑县为主的的温棚瓜菜产业,以安阳县韩陵、滑县慈周寨为主的西红柿产业,以林州市、内黄县、殷都区、龙安区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格局,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粮食产业提质增效。2022年,全市优质小麦133万亩、鲜食玉米35万亩、优质红薯13.22万亩、优质谷子11.34万亩,较2019年分别增加27万亩、10万亩、3.14万亩、2.4万亩。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67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598.09万亩的61.36%,较2019年增加20.2万亩,为粮食增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瓜菜高质量发展。全市瓜菜面积稳定在132万亩、产量466万吨,其中内黄51.8万亩、滑县49.1万亩。探索推广了滑县八里营“大棚两茬香瓜一茬菜”、内黄梁庄“温棚黄瓜套苦瓜”、安阳县韩陵“早春+秋延大棚西红柿”、内黄六村“蒜椒套”等先进种植模式,推动了瓜菜产业快速发展。内黄县被评为中国蔬菜之乡、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汤阴县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县。

  草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肉牛存栏3.66万头、肉羊存栏59.23万只、高产奶牛存栏1.63万头,分别超过2023年预期目标46.4%、85%、1.9%,保障了肉、奶供应充足。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70余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2家、2021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9.7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0%,超过2019年10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富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获得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70余个、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000余家,其中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乡村旅游特色村37个、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6个,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收入超10亿元。以电商物流为主的乡村物流产业发展迅猛,日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全市建成县级电商中心7家、乡级电商中心63家、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000个,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在林州市、滑县、内黄县、龙安区规划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冷库、保鲜库)102个,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

  平畴沃野,田连阡陌,瓜果飘香,如今安阳越来越多的乡村,已经成为本地市民、外地游客打卡的网红点。一个个产业兴旺的场景,彰显着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给出了议案办理的最好评价。

  畅想未来,立足成绩持续推进

  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崭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平强调,议案虽然结案,但产业发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庞大工程,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推动乡村产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深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渠道;要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让乡村活力更充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市政府副市长申乐民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议案有关要求,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目标任务,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引导乡村区域产业发展由增产转向提质,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培育壮大乡村区域特色产业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安阳乡村区域特色产业,一定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健康稳步发展,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让农民的腰包能够鼓起来,让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