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联动 精准发力

安阳人大谱写专项监督“新答卷”

时间:2025-08-01

  联动监督工作开展以来,安阳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展开、规范实施、准确把握、掌握分寸”十六字要求,认真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金平在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安阳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在精心谋划中加强统筹,在深化调研中把握主动,在类案评查中紧盯问题,在贯通整改中提升实效,与“法检”两院同题共答、双向发力,推动了专项监督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统筹监督,以“三个机制”推动整体工作

  (一)组织领导机制。市人大常委会把抓好这次联动监督作为今年人大监督法检两院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促进司法公正、实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推动,迅速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平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传银、市中院院长李杨、市检察院检察长李红伟任副组长,市委政法委、市纪委监委分管负责同志及其他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这次联动监督工作始终在省人大常委会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严密实施、有序开展。徐家平主任全程把关,明确要求以高质量的司法监督推动高效能治理,在思想认识上领先一步,高纬度构架工作体系;在工作进展上领先一步,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在成果成效上领先一步,以问题推动工作,化解安阳法院申诉信访、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等司法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沟通会商机制。通过建立微信联络群,每周收集工作进展,加强分析研判,交流经验做法。先后7次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进展情况,2次向市委常委会汇报,2次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报告工作。市委书记袁家健针对联动监督工作提出要求:“把这次监督作为检验和推动工作的有利契机,对人大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意见建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实现‘减存量、控增量、削访量’的目标任务。”在7月1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把“开展法院申诉信访工作、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联动监督”写入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工作事项,充分体现了市委对这次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

  (三)指导联动机制。市人大常委会树牢“一盘棋”思想,构建1个工作专班统揽、2个联动单位同步推进、相关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法检两院组织实施的“1+2+N”工作格局。注重立足“统筹”的职能,发挥“指导”的作用,体现“监督”的力度,协调市委政法委、市纪委监委等单位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加强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检察监督、社会监督协同推进,推动各项监督有效衔接。针对少数基层法院存在的立案难、干警接待服务不优等问题,监督法院立即纠正并报告整改情况;针对少数基层检察院存在的对主要监督内容不熟悉、监督工作不聚焦等问题,先后3次对其有关负责同志提出监督要求、进行纠偏正向;针对联动监督的林州市人大、文峰区人大在联动监督之初遇到的问题,专门召集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以训促干、以训促学,使市县两级联动监督同步推进不掉队、创新做法有特色。文峰区人大积极探索,及时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区人民法院申诉信访、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联动监督工作的意见》,探索总结了光华社区“人大+检察”信访解纷工作模式。

  二、主动监督,以“三个结合”深入走访调研

  (一)坚持“调研机关”与“走访基层”相结合。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工作“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要求,制定下发《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徐家平主任带队,分两个调研组,历时19天,对市法检两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访局、林州市、滑县、文峰区、北关区等17家单位,以及县区综治中心等38个点位进行调研,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了解安阳市法院申诉信访工作、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二)坚持“明察情况”与“暗访症结”相结合。注重运用去年省委巡视和政法机关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果,并将监督解决涉法涉诉问题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教育集中整治台账,以“明察”的方式从市委巡察办、市委政法委、市纪委监委等多方了解法检两院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访局等多个角度反向审视法院申诉信访工作、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另外,坚持以“暗访”的方式,通过电话回访、约见信访当事人、陪同参与信访流程等方式,联系29名信访当事人,涉及22个疑难复杂案件,其中既有现在已经息诉罢访的、也有仍在信访程序中的。注重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群体兼听了解,更全面、更深入、更客观、更具体地把脉当前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把问题摸准摸透,把症结找准找透。

  (三)坚持“查问题”与“促整改”相结合。在走访调研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共发现“底数不清、招法单一、实质化解效果不好”等113个问题,对一些方式方法的问题现场指出、立即纠正,对一些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进行分类整理、删繁就简、去粗存精,归纳总结了“司法理念、办案质效”等5个方面13类问题清单和24条具体整改意见清单,并专门召开走访调研“双清单”交办会,不回避、不遮掩,原汁原味地通报调研情况,实打实地反馈问题。同时,实行问题台账销号管理,把走访调研的过程变为发现问题、整改提升的行动。

  三、精准监督,以“三个聚焦”开展类案评查

  (一)聚焦“四个集中”严密组织开展。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方案要求,于3月25日,先行安排法检两院开展案件自查,对2022年以来审结或办结在访的案件逐案自查。于5月19日召开类案评查工作部署会启动集中评查,严格落实徐家平主任提出的“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集中评查”的要求,将12名由专家顾问、学者、执业律师等组成的专家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签署涵盖公正、廉洁、保密等内容的《类案评查专家承诺书》,全面启动类案评查工作。

  (二)聚焦“三种案件”进行重点评查。立足“以个案的解剖推动类案的解决,带动一批案件的化解”的思路,聚焦矛盾纠纷比较突出、信访次数比较多、纠纷领域相对集中等三种案件,从法院237起申诉信访案件中抽取25起案件进行评查,由市检察院办理的24起巡视组交办案件和13起重复访案件,从中抽取15起案件进行评查。按照评查内容,紧盯评查重点和评价标准,深入查找“形成信访的根结在哪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堵点在哪里、实质化解的突破点在哪里”,发现法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和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问题。

  (三)聚焦“三个做实”促进公平公正。着力“做实数据分析与案由分析相兼顾、做实交叉阅卷与共同协商相结合、做实小组互评与集中总评相衔接”,既保证类案评查的客观性,又注重查找问题的准确性,推动类案评查评出优劣、评出责任、评出导向。在案件评查过程中,本着审慎负责的态度,不做甩手掌柜,选派一名政治业务能力强的纪检干部全程参与,两次听取各小组评查汇报。近期,将评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经与法检两院主要领导沟通,待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并向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汇报后,转交法检两院依法办理。

  四、有效监督,以“三个促进”推动各项工作

  (一)促进了法检两院整体工作开展。法检两院以接受监督为动力,聚焦“点”的整改,促成“面”的提升。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及时总结两院“信访服务中心、训诫室”等10个有特色的点位,“法官有约”固定接待日、执行法官每日接待制度、“法官+代表”调解品牌、“不起诉+训诫实质化”法律监督模式、“人大+检察”驻站检察室平台、“云听证”等23条经验做法,累计在河南人大网、省人大工作参阅、安阳日报等平台发表文章5篇,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例如:全市法院开展的“法官有约”制度,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11次、法官出勤2136人次、接待群众5140人次、接待普通案件3398件次、其中信访案件317件次,成功化解86案。这是畅通当事人与法官沟通渠道的积极探索,是解决见法官难、消除当事人对法官不信任不理解的有效尝试,对于降低信访风险、促进当事人“事心双解”起到积极作用。

  (二)促进了法检两院队伍作风转变。监督工作开展以来,法检两院党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把手”亲自接访、处访,带动了“两院”干警更加关注基层、关注民生,更愿倾听民意,有力传达了信访工作责任层层落实的积极信号,促推形成主动释法打通堵点、实质解纷破解难题的务实举措,推动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化解,新增访量得到有效控制。比如市中院李杨院长先后听取信访案件汇报63起,对1起裁判距今25年的案件依法启动再审,案件得以纠正。市检察院红伟检察长包办的1起长达14年、涉及多个部门的信访案件,经过评查、走访、沟通、听证和协调联动,最终得以实质化解。法检两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全市涉法涉诉信访处置工作日趋向好,监督工作初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6月份,全市涉法涉诉赴京访量194件次,同比下降27.9%;赴京初访量53件次,同比下降45.4%。

  (三)促进了人大监督工作提升。这次对法检两院专项开展联动监督,在监察司法的监督工作中尚属首次。在省人大常委会监司委的精心指导下,边思考边实践、边探索边推进,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对法检两院的监督,初步理清了思路、探索了方法、拓宽了渠道。林州市人大、文峰区人大从“不会监督”到积极探索监督路径、从“不善监督”到积极探索多种方法,为基层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监督能力水平有了初步提升。市委政法委、市纪委监委积极参与到这次监督工作中来,注重发挥协同联动作用,使人大监督工作收到了“1+1+1>3”的良好效果,对于今后探索建立市委政法委、市人大监司委、市纪委监委联合监督机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