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政府关于加强殷墟保护区文物保护与民生建设、 发掘甲骨文文化效能、在安阳市规范使用 汉语言文字的议案办理情况报告

时间:2022-02-24

  ——2021年8月30日在安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安阳市政府副市长 薛崇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8年9月,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赵红霞、刘宏、李慧芬等代表分别提出了“关于加强殷墟保护区文物保护与民生建设的议案”、“关于发掘甲骨文文化效能的议案”和“关于在安阳市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将三件议案合并为一件,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交市政府办理。收到交办议案后,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小组,专题研究,全力推进议案办理。市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多次讨论研究殷墟保护区文物保护与民生建设情况;甲骨文工作领导小组多次针对甲骨文文化效能提出指导意见;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时调整组成人员和单位,配齐配强队伍;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议案办理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有关领导及人大代表多次听取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带队深入实地进行调研督办,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交流,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经过多方努力,议案办理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效应。现将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加强殷墟保护区文物保护与民生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

  (一)坚持减政为民,积极推行简易民生程序,有效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切实推进殷墟保护区内民生事业发展,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市文物局在2019年拟定了民生简易审批程序方案,并经市文物安全工作第六次联席会议研究通过。方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与权限、适用范围、审批流程、审批原则及相关要求等,确保了程序的规范化、常态化、良性化。程序采取四部门联合审批形式,由市文物局牵头,殷都区、龙安区、北关区文物部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殷墟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参与审批,针对保护区内道路维修、绿化、水电暖管道维修改装、老旧小区改造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定期召开现场会议,给予专业指导意见,坚持“快审快批、绝不让群众多跑一次”原则,确保项目早日施工,问题早日解决。简易程序自2019年3月正式施行以来,已妥善处理民生事项300余项,其中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多达100余项,有效化解了文物保护与保障民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保障殷墟遗址文物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动土即办手续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保护殷墟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殷墟保护区群众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

  (二)坚持项目惠民,加快实施殷墟遗址公园项目,使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殷墟遗址博物馆、文旅新城、豫北纱厂改造利用等重点项目将“着重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设计理念,统筹谋划文物保护与改善民生、经济发展。通过实施文旅新城项目,逐步实现村民迁移、村庄搬迁,缓解人地矛盾,有效改善当地群众居住生活条件;通过实施殷墟遗址博物馆、豫北纱厂改造利用和武官民俗文化旅游村项目等,刺激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通过实施环境整治、洹河景观提升等项目,拆除了违建及风貌较差建筑,增加了绿地面积和景观小品,完善了内部路网结构。经过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持续建设,入口区环境整治工程成效显著,殷墟保护区内环境进一步改善,殷墟遗址风貌已焕然一新,宜文、宜居、宜游的世界遗产示范区正在加快形成。

  (三)坚持立法护民,积极强化法律支撑和制度创新,夯实民生保护根基。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安阳代表团将《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修订议案提交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2019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将《条例》修订列为立法调研项目,我市全面启动修订工作,市委书记袁家健多次提出指导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平亲自安排部署、沟通联络,副主任张保香、张玲、王建国等全程跟进,市人大牵头在市文物局成立修订专班,深入殷墟保护区社区、村庄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召开座谈会征求职能部门和专家意见,赴先进地市学习遗址保护经验,全力做好修订起草、论证等工作。《条例》于2020年11月11日经省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2021年5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研究通过,7月30日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务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将于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修订后的《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保护责任,明确设立殷墟保护专项资金,统筹解决搬迁安置用地及经费,建立殷墟保护补偿机制等,为强化殷墟保护,统筹处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遗址保护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目前市政府已将殷墟保护范围由多区共管调整为殷都区统一代管,市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业务指导工作,殷墟管理委员会专职负责殷墟保护管理工作,成立殷墟博物馆(殷墟研究院)专职负责遗址研究展示,成立市公安局直属管理的文物保护支队负责打击全市文物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建立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保护管理体系,有效推进了殷墟文物保护与改善民生工作的落地落实。

  下一步,围绕加强殷墟保护区文物保护与民生建设,我市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简化简易民生程序。《殷墟保护条例》正式公布实施后,将由殷墟管委会负责牵头组织现场评估、审核备案,梳理项目违法违规情况和施工全程监管工作等,由四方联合审批调整为三方审批,减少群众来往审批困难,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节省审批时间。二是加快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将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部门资金、政策等支持,着力解决文物保护和项目开发、改善民生的矛盾,推动遗址公园尽快建成开园。三是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富民增收产业,通过鼓励、支持当地群众以租地、雇佣等形式参与遗址公园建设、管理、运营等,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群众从中受益。

  二、关于发掘甲骨文文化效能的议案办理情况

  (一)成立甲骨文工作领导机构。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2019年12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公乐同志为组长,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家健同志为第一副组长,时任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徐家平同志为常务副组长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著录考释组、人才培养组、活化利用组、收藏保护组,为发掘甲骨文文化效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二)成功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10月18日,我市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2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活化利用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研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124名甲骨文爱好者参与现场书写甲骨文活动,使甲骨高冷学科与书法普及有机融合并走入千家万户视野。多家官方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三)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推进甲骨文保护利用工作。市文物局起草了《关于落实总书记甲骨文120周年贺信精神建设国家文字文化产业示范区方案》;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安阳师范学院等单位和机构,联合建成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新发布的“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已于2019年10月向全球免费开放;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单位隆重举办甲骨文相关展览等文化活动,并出版专著、开发特色研学项目。

  (四)广泛开展“甲骨文文化”进课堂特色教育活动。一是扎实推进“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印发《安阳市教育局“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形成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涵盖不同学段的九所甲骨文教育特色校为试点学校。成功举办安阳市首期甲骨文师资培训班,全市1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将甲骨文纳入校(园)本课程,去年9月起新修订的甲骨文校(园)本教材分别在各试点学校投入使用。充分利用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开展甲骨文研学游。开展书法比赛、专题讲座、学校社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甲骨文课题和优质课评选,激发师生学习甲骨文的热情。2020年,我市龙安高中等8所学校名列首批省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名单。活动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二是甲骨学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安阳师范学院申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联合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工作初见成效。安阳师院2020年度分别聘请中国社科院宫长为、复旦大学蒋玉斌为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2021年继续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甲骨文“绝学”研究成果丰硕。安阳师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填补国家学科领域空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标志性成果—“殷契文渊”完成二期工程,实现了研究文献、著录和甲骨文字之间的多向关联,平台访问量极大提高,在业界备受好评。目前平台正在着手进行三期工程建设。四是甲骨文公益阵地影响广泛。中国文字博物馆以“甲骨学堂”为公益性社会教育活动阵地,研发了90多项汉字主题教育项目,举办汉字主题教育活动100余场,吸引了近12000个家庭参与。开展“我爱甲骨文”研学主题实践教育等活动,参与学生达1万人次。面向社会免费举办专家大讲堂,先后邀请万献初等五位知名专家学者来馆做学术讲座。五是大力推广甲骨文书法教育。市文联成立甲骨文研究专业委员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协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其他相关部门及甲骨文研究专家为成员。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甲骨文主题书法作品征集评选。市社科联、安阳工学院举办周易书画笔会、殷商文化高峰论坛暨甲骨文书画展、甲骨文书法篆刻展等。

  (五)深入推进甲骨文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推介。一是厚植文化底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甲骨文元素内容,目前已在我市高铁站更换“安阳东站”的甲骨文标志性符号。推动市、县区、乡镇、行政村四级文化场馆将“甲骨文书法”列入公益培训内容。采取与本地学术研究机构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形式开设“甲骨文”系列讲座。二是建好研学基地。中国文字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级研学游示范基地,推动殷墟创建国家级研学游示范基地,制作研学宣传品、开发文创产品、订做研学装备,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殷墟打造成国家级研学游示范基地。三是讲好甲骨故事。做好甲骨文题材文艺创作。大型歌舞剧《甲骨文》已于2020年底上演,歌舞剧《鼓舞安阳》、舞蹈《印象殷商》正在策划中。积极做好展演活动。市文广体旅局举办的“安阳有戏”系列演出活动,目前已成功演出100余场。四是拓展传播渠道。疫情期间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推送宣传内容,市文广体旅局组织举办“安阳市甲骨文化学堂首届甲骨文书法大赛及优秀作品展”,参赛作品近400余件。安阳师范学院举办大学生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2500名学生创作作品800余件。五是研发文创产品。通过安阳信息网、今日头条等主要网络媒体进行集中宣传,开展全市十佳“安阳礼物”网络评选活动,《鼎好安阳》邮票文化产品套装、殷商文化三件套、甲骨文识字礼盒等3件甲骨文元素产品入选。

  (六)建立“甲骨文文化讲师团”。2020年安阳师范学院成立“甲骨文文化讲师团”,利用安阳大课堂、安阳甲骨文师资培训班、安阳电视台等平台,多次开展甲骨文文化宣讲活动,受众达上万人。

  下一步,围绕如何发掘甲骨文文化效能,我市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高校甲骨学人才培养。围绕甲骨文重大基础课题开展综合与专题研究。集中安阳师范学院科研力量,出版一批甲骨文系列书籍、教材。继续办好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殷都学刊》。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学、研讨、交流。二是持续推进“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强化甲骨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今年培训中小学、幼儿园甲骨文骨干教师100名。加快编写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开发更多教学视频、精品课件。鼓励学校开展甲骨文作品展示、社团活动等。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甲骨文精品特色学校。三是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实施甲骨文展示游览提升计划,协调有关单位积极推进“八个一”工作:开设一系列宣传专栏,建设一条甲骨文碑廊,举办一个甲骨文书法比赛,建设一批甲骨文元素的城市文化标识,制作一套甲骨文主题图册,举办一场全球甲骨文文创大赛,编撰一套甲骨文普及教材读本,组织一场甲骨文进社区、进学校巡展。

  三、关于在安阳市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议案办理情况

  (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单位,由市政府副市长刘建发任市语委主任,21家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任语委委员。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阳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大力传承弘扬殷商文化、汉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语言文字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予以保障。将规范语言文字纳入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创建的指标体系。

  (二)积极建言献策,在更高层面引发关注。我市分别通过驻安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向人代会提交议案和建议。2019年,省人大代表杨清成的《关于重新组建省语委,进一步加强我省语言文字工作的建议》,经时任省长陈润儿、副省长霍金花批复,河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得以恢复。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市教育局长黄艳的《关于协调解决冠名问题,支持安阳市建设语言文字博物馆的建议》,得到代表委员的广泛认同,为打造安阳“语言文字之都”名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

  (三)找准工作抓手,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抓好普通话水平测试。2018年以来,每年的测试人数都超过2万,2021年参测的社会人员数量达到3500人,测试规模和测试质量逐年攀升。抓好推普周宣传。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我市各类媒体和户外宣传平台,播放宣传标语,登载宣传文章,营造出浓厚的推普氛围。推普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活动有序推进,影响广泛。

  (四)聚焦关键领域,推进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市语委与工商局、地名办等部门密切配合,从源头上解决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市执法部门先后下发整改通知书1000多份,集中清理拆除含不规范用语用字的户外广告、店招店牌、残破灯箱200多处,社会不规范用语用字现象得到很大改观,呈现出语言文字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截至2020年,全市共创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3所、省级示范校42所、市级示范校186所,3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语言文字工作达标验收,为提升全市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是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和汉字大赛。2018年以来,全市各单位、各学校累计组织经典诵读比赛1000多场,参赛人次超过5万;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大赛参赛人次超过10万。我市选手多次在全国、全省比赛中获奖,市教育局也连年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二是书法名家走进校园。2018年以来,市教育局联合市书协开展了“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书法名家走进校园,直接为师生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各县(市、区)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三是“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扎实推进。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2020年以来,安阳市教育局积极开展“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打造甲骨文精品学校,开发甲骨文校(园)本课程,举办全省首期甲骨文师资培训班,开展甲骨文主题研学游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六)促进交流互鉴,扩大安阳知名度美誉度。文字是安阳的一张亮丽名片。以汉字为媒,《汉字》国际巡展遍及五大洲20余个国家。近年来,安阳市成功承办了三次国际汉字大会。中外学者、国际学生和大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共话汉字传播发展,共商文明交流互鉴,大大提升了安阳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下一步,围绕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我市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服务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聚焦教师、学前儿童、青壮年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二是服务文化兴市战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重点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以文化城,以文化人,服务文化兴市战略。三是立足新形势,推进我市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语言环境。

  最后,再次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和各位人大代表对殷墟文物事业、甲骨文保护利用及汉语言文字的关心和支持!